去年陕非公经济贡献58% 占比眉县最高洛川最低
5月12日陕西省统计局发布陕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报告称,2015年全省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9695.62亿元,年均增长12.7%,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2010年的49.5%提高到2015年的53.4%。在全省GDP增量中,非公有制经济的贡献度达到了58.2%,拉动经济增长4.7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陕西省非公经济增速放缓
“十二五”期间,陕西非公有制经济投资持续增长,统计资料显示,2015年,全省完成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5.7%,民间投资额9066.37亿元,是2010年的2.8倍。但是,由于非公经济基数的不断增加及其占GDP比重“含金量”的逐步提高,以及国内外经济大环境的影响,非公经济增速呈现出放缓的趋势,民间投资增速呈现逐步下滑的趋势。
分析认为,陕西省非公经济增速、民间投资放缓究其原因,主要是陕西省民间投资领域不均衡,受行业景气度的影响所导致。陕西省民间投资涉足领域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业和工业,分别占到民间投资的33.8%和30.6%,批零住餐和交通运输业占13.74%,而金融、科技、信息软件、公共管理和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投资涉及较少,民间投资需要进一步拓宽领域。
与全国横向对比,陕西省非公经济发展明显不足,不仅与浙江、江苏等经济发达省份差距较大,与同属西部地区的四川相比,2015年非公增加值占GDP比重低7.3个百分点。同时,陕西省大多非公企业规模较小、管理粗放、附加值较低,竞争力不强,企业经济结构不尽合理。
人均非公经济增加值 府谷排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从县(区)数据来看,2015年,在全省107个县(市、区)中,非公经济占比最高的眉县为71.1%,最低的洛川仅为10.8%,两者相差60.3个百分点。
从人均非公经济增加值来看,在全省82个县(市)中,府谷县以人均非公增加值90730元/人,位居第一。宜川排名82位居末位,人均非公增加6738元/人。综合来看,人均非公增加值最高的前10位总值是后10位的5.2倍,区域非公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制约着陕西省非公经济的快速发展。
统计资料显示,陕西省陕北、关中和陕南三大区域非公经济在增长速度、企业规模、发展水平上都存在较大差距,总体表现为南高北低、西快东缓。陕北由于以能源和重化工为主的企业多为国有经济,且产业结构较为单一,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一直较低,2015年度仅为35.5%;关中由于区位优势及较好的工业基础和近年来国企改制及新兴产业的增多,非公经济发展较快,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比较高,2015年度为51.7%;陕南由于工业基础薄弱,原国有企业数量不多,加上近年来随着陕南突破发展战略的实施,特色经济和第三产业有了很大发展,有力地促进了非公经济的全面提升,成为全省非公经济占比最高的地区,2015年度为52.8%。
非公经济是就业的主要阵地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院长冯根福分析,从陕西省非公经济发展数据来看,近年来非公经济总量增加,比重提高,这和各级政府的重视、推动非公经济发展有关系。从全国各省比较来看,非公经济比重大、增速快的省份,经济活力就高,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就强。另外,非公经济是就业的主要阵地,调查数据显示,非公企业中大多数企业就地吸纳劳动力,成为当地安排就业、吸收从业人员的主渠道。
冯根福建议,陕西省未来应继续加快非公经济发展,开发民营资本进入的行业和领域,在一些行业打破国有经济的垄断,增加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比重,出台政策支持民间资本参与交通、水利、市政、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等基础设施领域。特别是对于非公经济比重偏低的县区,应调查清楚原因,出台针对性措施加快非公经济发展。
业内人士分析,非公经济的发展已成为陕西省经济发展的一支非常活跃的重要力量,未来来看,陕西省非公经济占GDP比重有望达到六成,这样经济的活跃度会更高。 (记者 刘百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