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观察丨坚守在中非合作抗疫一线的中国医生
“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是中国援外医疗队的精神写照。当前非洲疫情形势严峻,自疫情发生以来,中方向非洲派出多支抗疫医疗专家组,40多支中国援非医疗队也在当地积极行动,开展各类培训活动超400场,同非方分享抗疫经验,培训当地各类人员超2万多人次。本期非洲观察,聚焦中国援乌干达和马达加斯加医疗队,看这些中国医生如何坚守岗位,和非洲兄弟携手团结抗疫。
中国援乌干达医疗队:和当地同行分享经验远程医疗会诊
由中国政府援建的中乌友好医院坐落于乌干达首都坎帕拉市。医院于2012年落成,设内外科、产科、儿科、手术室、血库和放射科等科室,有100张住院床位,日均门诊超过500人次。 作为第20批中国援乌干达医疗队队员及队中唯一的传染科(内科)医生,来自云南省传染病医院的医生李侠和其他队员一道,自2019年10月起在中乌友好医院工作。
△疫情发生前李侠坐诊
疫情发生前,李侠每周工作4天,分别在艾滋病门诊、结核病门诊和青少年疾病门诊等接诊。在医院同事们的协助下负责传染病门诊患者筛查、诊治、随访和并发症处理工作并提出诊疗建议,同时向乌干达同行分享中国常见传染病诊疗现状,推动双方健康卫生交流和信息互通。乌干达发现新冠肺炎病例前,她已在中乌友好医院累计接诊患者逾千人次。还和乌方同事达成了科研合作初步意向,期待未来能在艾滋病和结核病双重感染患者规范管理等方向进一步开展深入合作。
疫情期间,李侠和中乌友好医院的专家经验进行信息交流、远程医疗会诊,帮助当地抗击疫情。医疗队联合云南省传染病医院等曾经参与一线救治的医疗专家,与乌干达中乌友好医院同行分享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经验。专家们介绍了新冠肺炎流行情况和防控策略,包括新冠肺炎患者的护理和医护人员个人防护,赢得了同行的赞许。
△乌干达主流媒体报道中乌友好医院
中国援乌医疗队队长王虎介绍说,友好医院是所有中国援乌医务人员近40年来精心打造的一块“金字招牌”,是推动构建中乌命运共同体理念生动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83年首批中国医疗队赴乌支持乌干达金贾医院至今,中乌两国医生之间、医生和患者之间已真正实现“民心相通、守望相助”。
中国援马达加斯加医疗队:提出合理化建议帮助当地抗击疫情
中国援马达加斯加医疗队30人,在首都阿努西亚拉医院、桑巴瓦医院、昂布翁贝医院、瓦图曼德里医院开展医疗援助工作。
疫情在马达加斯加暴发后,医疗队的首都点主动协调所在医院,建议设立发热门诊和隔离区域。阿努西亚拉医院是定点医院之一,但是该医院当初不是按传染病医院设计和管理的,在设施、设备和技术上不具备收治传染病病人的条件,也不具备治疗和抢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条件。医疗队主动参与,提出合理化建议,与院方一起顺利完成了多项改造。他们还督促马方医院将隔离病房和工作区域分开,设置清洁区、污染区和半污染区,做好环境卫生消毒工作,每天对工作场所和办公设备进行规范的清理和消毒。确定并分开医护人员和病人通道,尽最大可能避免院内交叉感染事件的发生。
在国家卫健委和省卫健委的指导和安排部署下,医疗队还加强新冠肺炎诊疗和防护知识的学习,组织演练,并将国内新冠肺炎治疗方案、防护方案等与马方进行交流,培训马方管理层,和医院全体医护人员一起并肩作战,共同担当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重任。
过去60年,中非合作中最有成效的方面之一就是在医疗卫生方面的合作和努力。现在中国在非洲几十个国家都有医疗队,过去几十年,中国向非洲派出了数万人次医疗人员,救治的非洲病例达到了3亿人次。过去20多年,中国在非洲建立了一大批抗击疟疾的医疗中心,也帮助西非国家携手抗击埃博拉。中非通过抗击疫情的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面对人类的挑战。
编辑:赵鹏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