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先辈后人廖飞:看一张老照片 听一段英雄故事
廖汉生中将之孙廖飞参加中国青年网举办的“清明祭英烈共铸中华魂”——第十七届青少年爱国主义网络宣传教育系列访谈节目。中国青年网记者李川摄
中国青年网北京4月5日电“这是1948年我爷爷照的一张照片,当时爷爷在黄河那边的陕北作战,奶奶在黄河的另一边搞土地革命,书信是他们彼此表达思念的唯一途径。”日前,在中国青年网举办的“清明祭英烈共铸中华魂”——第十七届青少年爱国主义网络宣传教育系列访谈现场,廖汉生中将之孙廖飞指着一张照片说。
照片中,廖汉生写了一句话:胜利不远了,不久再见。
那是1948年2月,春节前夕,同月28日宜川战役打响,廖汉生率领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血战瓦子街,经过整整一天一夜浴血奋战,他们全歼国民党整编第二十九军,取得大捷。宜川一役,5000余名革命先烈长眠于地下,西北野战军第714团团长、参谋长牺牲,副团长和政委负重伤。
“我想通过这张照片来讲述一个革命故事,让更多的人记住这些默默无闻牺牲的革命烈士们。”清明之际,廖飞选择通过讲述革命故事来表达对烈士们的缅怀之情。
在廖飞看来,红色基因是一种革命精神,是我党我军从历来的实践当中所获取的,包括瑞金精神、井冈山精神、遵义精神,乃至到新中国成立以后由这些革命精神所孕育出的抗洪精神、航天精神等等,它们虽然有着不同的名字,但实际上都是共产党人一种不怕吃苦、勇于奉献自己的精神。
这种红色基因应当被一代代传承,并融入血液中。廖飞回忆说,在他小时候,学校经常会邀请革命先辈们讲自己的事迹给孩子们听,让孩子们从小接受红色教育的洗礼和熏陶。
“现在,全国已经建立200多所红军小学,这是加强红色传统文化教育的一种体现。”不过,廖飞认为这还远远不够,应当让红色传统文化融入到全国各地学校的教学中,组织更多孩子前往英烈展馆等革命圣地接受教育,而不仅仅局限于特色红军小学。
廖飞指出,在艰难的革命历史长河中,牺牲的烈士千千万万,幸存下来的仅是一小部分,人们不应该只记住幸存者的故事,更应该去关注烈士们的英勇事迹和感人故事。
今年两会期间,38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合递交了一份关于“制定保护国格与民族尊严专门法”的提案,提出对于侮辱国格、侵犯中华民族尊严或公开侮辱民族英雄、革命先烈,应当立法予以惩治。
对此,廖飞表示,立法之后如何保证执行是关键。他指出,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一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更多书本之外的革命先烈事迹,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少。“网上实名制度并未完全普及、匿名网友对自己言论不负责等现象普遍存在,这些都应该通过立法予以规范,并注意强化执行。”廖飞说。(记者张群)
编辑:王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