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杨凌示范区教育系统在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和陕西省教育厅的支持指导下,结合本地区实际,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改革创新,取得了初步成效。改革相关情况如下:
——开展优质学校托管薄弱学校改革试点,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将优质教育资源扩大到农村。 委托区内优质学校杨凌高新小学、高新幼儿园托管原杨陵区陈小寨村小、永安村社区幼儿园,举办高新第二小学、高新第二幼儿园,托管和被托管学校之间管理、师资、待遇、考核全部统一。试点启动近两年来,原陈小寨村小教学质量检测排名从全区第17名跃升至第3名,学生人数从原来的200余名迅速回升至600余名,永安村社区幼儿园按照省级示范幼儿园的标准办学,建设和管理水平得到了省内幼教届同行的充分肯定。试点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使农村居民子女享受到与城区居民子女同样的教育,得到了广大群众高度赞扬。
——实施智慧教育信息化推进工程,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的深度融合。 2015年启动实施智慧教育信息化推进工程,两年累计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目前,全区累计建设智慧教育试点学校14所,建成智慧教室58间,编辑并正式出版了两本《智慧教室实训教材》,“Team-Model”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在试点学校全面推广。去年底,联合台湾科技领导与教学科技发展协会,共同主办了“海峡两岸智慧教育交流研讨会”,会期与16个省、直辖市和台湾地区的教育同仁进行了智慧教育交流展示。同时,我们还发起成立了智慧教育研究会,编印了智慧教育杂志,成立了体制外的智慧教育研究中心,并利于信息化手段开展了植物辨认大赛、模拟法庭、书法篆刻、艺体教学、汉字听写大会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目前,广大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手段、采用智慧教育模式开展教学互动逐步常态化、规模化。
——全面推行大学区制管理改革和义务教育免试教育入学政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2014年秋季学期,在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全面推进大学区制改革。全区共划分了10个大学区,实施管理、设施、教师、培训、课程、教研、备课、监测、评价“九统一”,改革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城乡中小学办学质量有了明显提升。2015年秋季学期开始,全区按照不分户籍小学依据实际居住地登记入学,初中对口直升的原则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有效缓解了择校热问题,保障了各类群体的平等受教育权。目前全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已经占到了义务教育学生总数的18.5%。
——充分关心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切实调动一线教师积 极性。 陆续制定印发了《中小学校绩效考核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杨凌示范区教育系统推进“三项机制”实施细则(试行)》《杨凌示范区优秀教师学术度假和疗养实施办法(试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八条措施》等政策性文件,并为农村教师每人每月配套了300元绩效津贴,在政府公租房小区为新招聘教师和无房教师落实了周转住房,为农村教师开通了上下班公交专线,按照每月300元的标准为农村教师免费提供工作日午餐,给全区所有中小学、幼儿园建设了教师健身保健室,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获得感不断提升。
——建设普通高中学科基地,以点带面提升高中教学质量。 建立了高中语文、数学、英语、文综、理综、特长生等6个学科基地。学科基地从各校抽调优秀学科教师组成,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打破了校际分隔。通过统筹全区优质教育资源,以点带面全面提升高中教学质量。
——实施杨凌名师培养工程,推动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制定了《“杨凌名师”培养计划》,进一步强化骨干教师带动战略,推动形成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三级骨干教师体系。杨凌名师由财政给予每月500元的名师津贴,其他省级、示范区级骨干教师,由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配套研究经费,支持教师专业成长。近几年,共培养出省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57名,示范区级骨干教师50名,成立名师培养工作室9个。
——全面加强教科研工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每年列支50万元专项经费,支持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和校本研修。对于申报成功的示范区级课题,每个课题给予2000-5000元的专项经费支持,保障课题的正常开展,引导教师积极提升专业素质。
——成立体音美教学中心和教师资源管理中心,解决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 在编制内体音美教师一时难以补齐的情况,探索成立了体音美教学中心,由其对全区体音美教师统一管理,教师统一走教,将“学校人”变为了“系统人”;同时成立教师资源管理中心,统一聘用和管理合同制教师,将学校解放出来,既克服编制局限、满足学校教学实际需要,又保障聘用教师合法权益、消除学校和教师的后顾之忧。通过机制创新有效解决了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保障了中小学各类课程开足、开齐、开好。
——成立教育评估管理中心,依托第三方力量开展教育监测和管理。 成立了示范区教育评估管理中心,中心独立运营,受教育行政部门委托组织开展教育评估项目,实施、协调学校托管改革试点。中心专家主要包括省内知名的校长、教师和教育管理专家。先期确定了3所试点学校,由教育评估管理中心对学校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进行全程根据监测和指导,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
——启动特色校园建设工程,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按照“一校一活动,校校有特色”的要求,实施特色校园建设工程,每年列支200万元专项经费支持特色校园建设,以特色校园建设为载体不断丰富素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让每个学生至少掌握1项体育和2项艺术特长。2014年,成立了示范区体育运动学校,进一步强化特长生培养,支持学生个性化发展,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成才;依托杨凌农科教优势举办的全区性植物辨认大赛也已成功举办两届。目前,部分中小学的特色教育已经初步形成品牌,受到了家长的好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推动教师职称评聘分离,进一步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探索实施教师职称评聘分离,一方面突破专业技术岗位数量限制,解决部分教师迟迟无法取得更高职称的问题,另一方面对专业技术岗位聘用实行总量控制、动态管理,通过择优聘用、能上能下,进一步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
——全面推进教师和校长交流轮岗,进一步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印发了《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轮岗暂行规定》,对全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原则、对象、程序等进行了明确,全面推进教师和校长交流轮岗。为了推进交流轮岗工作开展,为农村教师每月配套了300元生活补贴,累计交流轮岗人员占符合条件人员的13%,有力地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
(责任编辑:张亦弛 审核:刁巧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