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仍是热点 委员建议不良企业永久"拉黑"

27.01.2015  18:44

导读: 陕西省政协委员周建玲在本次两会上将食品安全问题写在自己的提案里。她建议政府将出现不良记录的食品企业,即拉入行业黑名单,永久不得开展和该行业相关的业务活动。



近年来,国内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媒体陆续曝光了关于“苏丹红”、“三聚氰胺”、“地沟油”等食品安全问题。陕西省也出现了诸如假牛肉、毒鱿鱼等食品安全事件。在日常生活中,食品安全也是市民关注的焦点。

陕西省政协委员周建玲在本次两会上将食品安全问题写在自己的提案里。她建议政府将出现不良记录的食品企业,即拉入行业黑名单,永久不得开展和该行业相关的业务活动。

商家追求高利润铤而走险 市民市民安全意识淡薄

省政协委员周建玲是西安欧博服务产业集团执行总裁,她说食品安全是每一位市民都面临的问题,她平时就很关注这个问题。在之前的调研中,周建玲发现,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是有多种。

“商家为追求高利润违背良心、铤而走险。”周建玲说,我国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为不少问题食品的产生提供了生存的空间。这就给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可趁之机,他们利用当前法律的盲点和漏洞,大肆造假,生产出许多超低标准,甚至不合标准的食品,以谋取不法利润。

同时,我国对食品安全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惩处相对过轻,对违法行为大多予以查封、捣毁窝点、停业整顿和罚款等,处理威慑力不够。

食品供应链条越来越长、越来越复杂。在食品生产链条上,越是处于上游的原料供应商越容易引发系统性风险。食品供应链从上游至下游并非一对一的单一流向,上游企业的产品可能会流向多个下游企业,产生类似核裂变式的放大效应。

除此之外,普通市民对食品安全的认识比较淡薄,大部分消费者对从食品包装上获取食品安全信息还比较初级,大多数人最关注生产日期,只有少数人选择了关注配料表。“正是这种淡薄的食品安全意识,才给了投机者生存的空间。”周建玲说。

规范食品供应链 建立规模安全食品生产基地

周建玲建议,进一步规范食品供应链。缩短、简化供应链条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渠道,只有将分散经营模式打破,建立规模安全食品生产基地,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质量管理问题。建立的生产基地都必须实现半封闭式管理,使产品在生长期和采收、包装、储运等环节都受到严格的质量监控,确保产品的质量。同时加强食品的包装防伪技术,加大更换包装的成本和难度,避免过期、不合格产品改头换面以后再次流入市场。

同时利用现代科技,充分跟踪食品的来源、去向。一方面让监管部门可以随时看到食品供应的流向,排查任何一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出现问题食品后可以第一时间锁定供应区域,并及时撤出市场。同时消费者可利用互联网,智能终端等可查询到食品供应渠道,让问题食品,黑心商家无机可投。

引导传统工艺小摊点正规化 完善现有法规体系

对于采用特色原料和传统工艺生产经营的小摊点,周建玲建议政府指导和帮助经营者明确配方标准、质量要求、生产流程,通过积极扶持的方式,引导他们提高产品质量。并建立奖惩机制,实行卫生安全达标考核、挂牌等制度,对卫生安全达标的摊点实施减免管理费用、悬挂达标标牌等措施,营造守法经营的良好氛围。

周建玲说,在坚决打击黑心商家的同时,进一步完善现有食品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从法规层面,加大对于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的处罚,加大其犯罪成本。一经查处,立即取缔,不给其翻身的机会。彻底根治食品供应链条上的毒瘤,清除食品供应队伍中的害群之马。

同时,建立商家诚信体系,一旦出现不良记录,即拉入行业黑名单,永久不得开展和该行业相关的业务活动。加强宣传对市民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让市民有意识远离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商家,杜绝食用有食品安全问题的品牌。

“一旦失去消费者,这些黑心商家,问题食品的退出市场也就成顺其自然的事情。”周建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