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街书摊
28.04.2015 13:05
本文来源: 陕西新闻
在我深圳蛇口公寓不远处的一条食街,冒出过几个小书摊,看摊的均是穿着校服的女中学生,她们把红白蓝胶袋铺在地上,把书整齐地排好,书脊朝上,好像受了甚么冤屈要向天伸冤一样。地摊上的书比较大路,均是外国文学名著的中译本,如《羊脂球》、《巴黎圣母院》、《安娜卡列尼娜》等等。
我站在书摊面前,想起那些拖着扩音器在街头卖唱的学生。好多人说,她们只是工具而已,被乞讨集团强迫在街头抛头露面。但是女摊主均很腼腆,也不知道怎样向看客推销地摊上的书。后来听一些街坊说,她们家里有些旧书,因为不愿当废纸卖掉,就拿到街上来卖给有书缘的人。
离地摊不远处,有一片三轮车书摊。我常常看到一个中年男人,坐在三轮车旁边,专心致志地读着书,对他身边的车水马龙一点也不感兴趣,只是盯着手中的言情小说。我几乎每天放工均会走过这条街,到过三轮车书摊几次,但一本没买。我倒是和摊主聊了几句。
八十年代,他还是中学生,在同人刋物上发表过几首新诗,想要成为北岛或顾城那样的诗人,想不到三十年后要靠卖二手翻版言情小说来维持生计。其实,他的自嘲也没法掩盖文学的情意结,三轮车上大部分仍是纯文学类的书籍,有苏童、格非、王安忆、叶兆言、毕飞宇等作家的小说,大概他卖的是一种八十年代的情怀吧。
和澳门的诗友说起独立出版,她还说要自己制作诗集,拉着车子到街上卖,就好像台北明星咖啡厅门前的周梦蝶那样。若情势不妙,走便是了。想不到卖个书,也落得如斯田地。这些小书摊最近已从食街上消失了,离食街两三百米的地方,立起了巨大的蓝色拱门,高有十几米、宽有五十多米,标志蛇口自由贸易区成立。下午,它向地面投下镰刀般的阴影,收割在街上来往的人流。(摘编自澳门日报 作者:木 维)
本文来源: 陕西新闻
28.04.2015 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