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热看点丨为“人民饭碗”保驾护航,为“人民安康”牢牢托底!

07.03.2022  19:42

  习近平总书记3月6日下午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如何保证14亿多中国人到点开饭?怎样为人民生活安康托底?总书记多次用过的这个句式,有何深意?

  

  △牢牢把握战略性的有利条件 迎难而上

  

  

  从总书记概括的这五个“”中,能体会到四“”:一是整体感,五个方面是有内在逻辑的有机整体;二是时代感,在长期奋斗的基础上,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这五个方面都锤炼、锻造得更加鲜明;三是共鸣感,明摆着、可感知、有共鸣;四是使命感,总结诸多有利条件不是为了“躺平”,而是为了激发大家携手奋进,迎难而上,砥砺前行。

  

  

  这个句式很熟悉,有深意。两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用过这个句式——比如,去年4月在广西考察时说,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去年6月在青海考察时说,保护好青海的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胸怀“国之大者”,就要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

  

  

  我们这样一个14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绝不能在粮食上被人“卡脖子”,要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这20个字环环相扣:在粮食问题上必须时刻把主动权攥在自己手上,而不是看别人脸色、靠国际市场解决;立足国内,不断在科技支撑下提升粮食产能,进口可以有但一定要适度。

  

  

  总书记围绕粮食问题,在联组会上强调了四个关键词——责任、耕地、种子、食物。摆在首位的是责任。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如何“责任一起扛”?就是这三种类型地区都要“保面积、保产量”。耕地和种子则是两个要害,相关各方都要担起责任。树立大食物观,也需要有责任担当。

  

  

  各种粮食经过很多环节,最后来到我们嘴边,就是食物。“粮食”是从生产角度讲,“食物”则更多是从人民生活的需求角度讲。树立大食物观,向这么多方面“要食物”,体现了很多新鲜的发展思路、资源观念的转变、先进技术的运用,以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的主动意识。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五大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这已远远超出了经济发展的范畴。比如,总书记在联组会上强调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经常去乡村的人们都知道,如果一个村庄各方面发展得好,乡亲们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这个村子里一定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有一位好的带头人。

  

  

  社会保障关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跟咱们每一个人都相关,也是治国安邦的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是“世界上规模最大”。这张保障网已经织起来了,接下来继续努力的目标,就是把它织得更“”,让保障更可靠、更充分,实现高质量发展。

  

  

  “托底”两个字,说出了社会保障的丰富涵义中的精髓。更美好的日子,一方面要能“托底”,解除后顾之忧,特别是重点人群、困难群众;另一方面要不断“摸高”,大家勤劳奋斗、不断创新。为人民生活安康托底,要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制度引领,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实事求是,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

  

  

  粮食安全,社会保障,社会救助……总书记紧紧围绕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围绕着群众的冷暖安危,体现了深厚的人民情怀。他特别提到了很多重点人群、困难群众,一个人群一个人群地提出给予帮助、保障的要求。他提出的诸多要求中,饱含着底线思维、发展眼光、系统观念、科学精神。

  (文丨总台特约评论员 杨禹)

编辑:刘伟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