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个空间核推进技术联合实验室在北京正式成立

31.08.2015  12:31

      科技日报讯  (周成  薛英民  记者李艳)记者8月26日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502所获悉,我国首个空间核推进技术联合实验室日前在京成立,实验室将以我国航天发展战略为牵引,瞄准深空探测任务需求,在空间核推进技术领域开展工程应用研究。

      空间核推进研究起于20世纪50年代,主要集中在美、俄,两国已完成大量地面验证,取得一系列显著成果。当前国际宇航界普遍认为,空间核推进技术必将成为人类未来探寻宇宙的革命性手段,具有极为宽广的任务应用前景,并具有明显的性能和成本优势。

      据了解,该实验室由五院502所牵头,联合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反应堆工程设计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成立。502所是国内最早开展空间核推进系统研究工作的单位之一。相关负责人表示,实验室将把握住我国航天科技和核科技快速发展的机遇,探寻良好的运行体制和管理机制,充分发挥三家单位的优势,大力发展空间核推进事业,真正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工程应用”的深度融合,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同时培育出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更好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努力建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联合实验室。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