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洲马塔学校校长马维帅:“希望孩子们有学上,上好学”
25.09.2015 12:19
本文来源: 教育厅
马维帅是子洲县周硷镇惠家砭村的一位农家子弟,没多少文化,却热心办学,倾力教育。20多年来,为了让村里的孩子有学上,马维帅自筹资金创办了一所独具特色的寄宿制小学,给了山村留守儿童一个家,为他们的梦想插上了翅膀。
白手起家 艰苦办学
马塔留守儿童学校位于子洲县周硷镇惠家砭村马塔自然村,这里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生活十分贫困。1992年,惠家砭村公办小学停办,全村100多个孩子面临失学的困境。马维帅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我吃尽了没文化的苦头,不愿再看到孩子们重蹈覆辙。”马维帅说。他和村上另外几个热心人决定自己办学。 创办之初,学校什么也没有,但这难不倒马维帅。没有教室,他腾出自己家的5孔窑洞做教室;没有桌凳,他借用闲置的废旧桌凳或木板、门扇,用砖块、石头支起当桌凳;没有老师,他花钱聘请了四位教师;没有宿舍,他租借民房让学生住;没地方做饭,他就用自家的厨房炊具;没有厨师,他拉来老婆做饭给学生吃。就这样,一所极其简陋的小学办起来了。也是从这一天起,马维帅的个人积蓄也开始不断地投入到学校的建设和运行中,之后在短时间内又建起了8孔窑洞教室和一个200平方米的餐厅。 由于资金短缺,学校办得异常艰难,几位合伙人也相继退出,只有马维帅还执著地坚持着。为了解决学校的零星购置、办公费用和教师工资,他一次次偷偷地用掉自己多年来当石匠、种粮食以及妻子养猪、养羊、养蚕挣来的积蓄,甚至向十里八乡的村民搞私人借贷,最多时借贷户达60多户。直至后来讨债人多次上门,才被妻子发觉,妻子不堪忍受,甚至服用老鼠药以死相逼,多亏抢救及时才幸免于难。 但是,再多的困难也不能磨灭马维帅办学的热情。马维帅的梦想非常朴实:“我一定要看着我们这条沟里出来几个能人,出来几个让别人向往的人。”
待生如子 育人为本
在多年的办学中,马维帅一直秉持着人性化管理,亲情化服务的办学理念。
每天下午四点到五点,是马塔留守儿童学校的集体活动时间,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扭起秧歌跳起舞,操场上一片欢声笑语,马维帅坚持特色办学——“先成人,再成才”,在学校开设秧歌和武术课程。“既能丰富娱乐文化生活又能强身健体”。马维帅说。
“喜盈盈笑盈盈,我为办学费尽心;真孙孙假孙孙,都是国家栋梁人……”在马维帅看来,所有的学生就像自己的亲孙子一样。孩子头发长了他给理;孩子患病了他背着去看医生;孩子被褥尿湿他去给晒。一次半夜,有一个学生病得厉害,他连夜背着学生,跑到10多里远的医院看病,学生家长深受感动。夏天,他给孩子们熬绿豆粥解暑;冬天,他为孩子们烘烤湿了的衣服、鞋袜;晚上他与尿床孩子同睡一个炕,半夜里叫孩子排尿;平时与幼儿班老师一起给小孩子穿脱衣服,洗脸、洗手。
每天晚上12点,63岁的马维帅都打着手电筒,逐个学生宿舍检查,看孩子们是否睡得舒服,被子有没有掀开,有没有尿床,这是他每天晚上雷打不动的一件事。马维帅说,由于孩子年龄小,不会照顾自己,我要对他们负责任。星期天,马维帅总是和留守的20多名孩子一起做游戏、唱歌,哄他们开心;过节的时候,和孩子们一起包饺子吃。在学校里,所有的学生都称他“爷爷”。马维帅说,不管是谁家的孩子,来到学校就是他的亲孙子。
“遇到一些家庭困难的孩子交不起食宿费,买不起最基本的生活及学习用品,马校长知道后干脆就不收了。”马塔留守儿童学校老师鲁小斌说。学校里这样的孩子每年都有,只要是马维帅知道了,不但免去了这些孩子上学的全部费用,还将照顾他们的重任扛到自己肩上。 除了对孩子们疼爱有加外,马维帅对教职工也关怀备至。学校条件艰苦,但为了让学生们能受到更好的教育,马维帅一次次踏上寻师路,为了请到好的老师,他翻山越岭,从子洲县西川到南川,几百里打听询问。为了留住老师,他倾其所有百般“讨好”老师,“学校条件艰苦,又是寄宿制学校,老师们既要教学又要照顾孩子们的生活,很辛苦,我只能尽力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让老师留下来。”马维帅说。来自西安的韩英老师告诉记者,她正是通过媒体看到马校长的事迹,很受感动,才决定来执教的。“哪位老师遇到困难,马校长总是第一时间过问的人。”在学校执教10多年的鲁小斌说。正是他的这种无私奉献精神和严谨认真的态度,激励着学校的每一位老师。 马维帅说,目前他最大的愿望是能够在村上建一个卫生所,这样不仅便于村民就近就医,孩子们有个头疼感冒也不需跑远路了。去年,马维帅联系了几个医生,希望在村上建一个诊所,并答应每月补助500元。但村里和学校总共才300多人,服务人口有限,500元显然不够维持一个诊所的运营成本,所以这事一直拖了下来。无论寒暑,一旦有孩子病了,马维帅总是背起患儿就往镇上跑。 有人问他:“你办学究竟图个甚?”他总是笑着说:“我一不为名,二不为利,只是为了让孩子们不再成为文盲,能看着孩子们幸福成长,能为他们以后的生活铺平道路,我就心满意足、心情舒畅了。” (信息采集:刁巧燕)
本文来源: 教育厅
25.09.2015 12:19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
西安光机所有效载荷首次参与空间站科学实验
2022年10月31日,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