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穿越万里的实验 :诺奖得主菲利普斯在西安交大讲学

11.04.2016  00:58
      《陕西日报》2016年4月10日(记者 李龙飞 吕扬) 题: 一场穿越万里的实验 ——诺奖得主菲利普斯赴交大讲学               一个比单个气球略大的盒子,放满液氮后,竟然容得下8个气球进入,似乎肚量无限;一朵玫瑰花,在液氮中浸润后,出来用手轻轻一捏,便四碎开来;充满液氮的塑料瓶,在常温下几分钟便爆炸。随之而来的,是阵阵掌声。               这是4月9日诺奖大师威廉·菲利普斯在西安交大科学馆101报告厅的精彩试验。这一天,菲利普斯受聘西安交大名誉教授,并带来了题为《时间、爱因斯坦和宇宙中最冷的物质》的精彩演讲。               1997年,菲利普斯与朱棣文、科昂·塔努吉因发明用激光冷却和捕获原子的方法,并把冷却了的原子悬浮或拘捕在“原子陷阱”中,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方法有助于制造出更精确的原子钟,以应用于太空导航、精确定位等领域。  
              “我以西安交通大学名誉教授的身份开始讲座。”菲利普斯的开场白这样说。虽然这一方法十分复杂,但这位美国麻省理工博士毕业的老教授依然讲授得深入浅出。演讲全程使用英语,并没有翻译,但西安交大的师生凭借坚实的学术英语底子,听得十分入神。菲利普斯对开场的实验进行了解释:高温时原子运动很活跃,低温时原子运动变慢,气球内的空气液化,体积急剧下降;装有液氮的塑料瓶则反之。低温时原子被“冻结”在一个相对较小的范围内运动,有外力时,更难发生形变,因而玫瑰花“变脆”了。接下来,菲利普斯的磁力悬浮实验则生动地回答了“超低温度的原子该拿什么去装?”研究超冷原子的慢速运动将给人类掌握“最好的计时员——原子钟”提供极大帮助。                菲利普斯教授平易近人,不摆架子。演讲结束后,他十分疲惫。但在原定只有几个问题的提问环节,面对听众们踊跃的求知欲,他一再告诉主持人:“我还可以回答问题。”                “物理是我一生所爱。你会发现,它非常有趣。”菲利普斯与听众的交流十分顺畅。他还细心地为每个提问的同学准备了小礼物:印有元素周期表的科技小卡片等。面对听众“时间可能不存在”的提问,菲利普斯说:“我认为这个观点很天真,时间当然存在。但是在人们心理层面,时间是有快慢的。比如开心时时间会过得很快,痛苦时时间就变得很慢。”谈到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学习,菲利普斯建议:“优秀的学生求知欲都很强,保持好奇心是最重要的,这是科学研究的最大动力。”   (信息采集:刁巧燕)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