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标准市场体系促新发展格局形成

02.12.2020  13:46

  市场经济是由市场机制发挥资源配置功能的经济,而市场体系则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列入“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并作出一系列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把握“高标准”、瞄准“高质量”,实施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行动,不断优化市场体系,改善提升市场环境和质量,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我们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就是要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通过发挥内需潜力,推动供给与需求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的适配与动态平衡,实现国内大循环的畅通。同时,通过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来带动国际循环,使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相互促进,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更可持续的发展。形成新发展格局,离不开强大的国内市场、先进的市场基础设施、顺畅的市场流通环节、统一规范的市场规则以及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这些都对市场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只有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才能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顺畅衔接,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产业链和供应链高效对接与整合,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的活力和创新力竞相迸发,国民经济真正形成良性循环。因此,更好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就必须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畅通循环、疏通堵点,努力实现市场准入畅通、开放有序、竞争充分、秩序规范。

  首先,要消除区域壁垒,促进形成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需以形成国内统一大市场为前提。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地方保护、行政性垄断、条块分割、准入壁垒等阻碍国内统一大市场形成的各种痼疾,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消除区域市场壁垒,打破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破除歧视性、隐蔽性的区域市场准入限制,推动市场一体化发展,促进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以及商品和服务在城乡、区域间自由流动,实现空间配置合理高效,为畅通国内大循环打下坚实基础。

  其次,要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要素配置的市场化程度是衡量市场体系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关键性举措。当前,我国要素市场发育相对滞后,市场决定资源配置范围有限、要素流动存在体制机制障碍、新型要素相关市场规则建设滞后等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存在的短板和弱项。补足这些短板,必须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的要素市场。要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产业用地市场;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引导劳动力要素合理畅通有序流动;要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要加快发展技术要素市场,完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方式,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和各类创新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促进技术要素与资本要素融合发展;要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引导培育大数据交易市场。同时,还要破除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的体制机制障碍,推进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完善要素交易规则和服务体系,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要素流动自主有序、要素资源高效配置。

  再次,要以公平竞争政策为核心,健全市场体系基础制度。国内统一的大市场不仅体现在地理和空间上,而且体现在市场制度和规则上。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公平竞争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核心。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方向,全面完善市场体系基础制度,坚持平等准入、公正监管、开放有序、诚信守法,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国内统一市场。要依法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企业产权和自主经营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要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实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继续放宽准入限制,在市场准入上实现对所有市场主体一视同仁。要完善现代化市场监管机制,健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司法,提升市场综合监管能力。

  最后,要提高市场开放水平,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高标准市场体系不仅是统一的、开放的、现代化的,而且还要与国际市场规则接轨、融通。新发展格局绝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因此,要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扩展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一方面,需加大西部和沿边地区开放力度,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促进东中西互动协同开放,加快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另一方面,需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加强市场、规则、标准方面的软联通,完善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以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开放,吸引全球人才、资金、产业等优质要素资源集聚,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在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形成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作者:丁子信)

编辑:黄坤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