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技为我省创新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2015年1月29日《陕西日报》第1版
本报讯(记者 吕扬)近年来,我省为解决科技经济“两张皮”、“墙里开花墙外香”的问题,在体制机制上进行了很多探索,下大力气促进高校的学科、科研和人才培养质量,把高校科研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升级直接驱动,为我省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据统计,2014年前三季度,高校与企业共建校企合作基地208个,参加产业技术创新联盟44个。
我省认真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实施“2011计划”以来,省内高校培育和组建的校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60余个,已通过省级认定22个,有两个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实现了零的突破。已认定的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共协同170家单位,聘任人员1800余人,其中院士、长江学者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50余名,集聚国家及省部级创新团队64个。
截至目前,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已经取得了一批重要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二等及以上奖励35项,省部级奖励237项,获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84个,累计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3680名,转化应用成果340余项。由西安交通大学牵头的高端制造装备协同创新中心,联合国内具备学科优势的大学以及秦川机床等骨干机床企业,发明了大型齿轮精密加工新方法,成功开发出2m直径大型螺旋锥齿轮磨齿机,一举站在该领域的世界技术前沿,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同时,省教育厅建立了高校科技成果定期发布机制。2014年,教育厅联合省工信厅、省国资委、省知识产权局、省工商业联合会等单位,组织高校举行或参加成果发布和对接洽谈活动9次,发布重点科技成果600余项,展示成果3000余项,促成了合作签约项目120多项,合同金额逾5亿元。全年高校登记合同3582份,合同金额11.89亿元。
面向区域产业升级,省教育厅积极推动校地、校企合作,专门设立了服务地方专项项目,重点资助与省内企业合作研发、针对企业技术难题解决和产品质量提升、经培育后可在省内转化实施的高校科技项目,目前已资助100余项。
与科技厅共同组织“陕西省中小企业首席工程师”选派活动,已派出中小企业首席工程师270余人。组织高校积极参与“市委书记、市长进高校”、“高校专家企业行”、“企业老总院校行”等活动。
鼓励高校牵头或参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产学研联盟和技术推广联盟。在省科技厅认定的18个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高校参与了其中15个;陕西省3D打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大数据与云计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兰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省农业协同创新与推广联盟等均为高校发起或作为牵头单位设立的。这些联盟以市场为导向、针对我省重点产业共性技术难题联合开展攻关,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增强了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