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高速看中国|壮乡“那”文化,从这里通向四面八方

29.04.2021  18:42

  

  那马服务区主体综合楼一层“那字墙”上,展示“”字在汉字和古壮字中的各种不同写法。新华网聂晨静 摄

  一个“”字,有多少种写法?

  G75兰海高速沿线

  广西南宁那马服务区的“那字墙”上有答案

  充满特色民族风情

  这里,是全国首个“文化主题高速公路服务区

  

  那马服务区的广场一角,用木格印刷的方式创意展示汉、壮两种语言文化,其中一面印有汉字和拼音,另一面印有相同字义的古壮字和壮文。新华网聂晨静 摄

  壮语里的“”(na)

  意为“”和“”,泛指田地或土地

  作为我国最早创造稻作文化的民族之一

  壮族先民据“”而作,依“”而居,以“”为本

  据此孕育出的文化,被称之为“那文化

  

  “农具文化”、“耕作文化”、“美食文化

  ……

  从广场景观、内部装饰

  到微景观、相关经营业态

  在那马服务区,随处可见“”文化元素的身影

  

  在那马服务区主体综合楼一层大厅内,身着民族服装的工作人员正在制作当地特色美食——油茶。新华网聂晨静 摄

  2019年,那马服务区探索交旅融合新模式

  按照“服务区+”理念

  打造“”文化地标和体验式风情园

  演绎别具壮乡特色的“刀耕火种”稻作文明

  让过往司乘不用深入田间地头

  就能身临其境感受独特“”风情

  壮乡民族文化

  也借由交通传向四面八方

  

  那马服务区广场上,体现“”文化中农耕元素的雕塑。广西交通厅供图

  民族文化的推广,

  也需要借助现代商业的力量

  那马服务区同时构建多功能新型商业综合体

  打造广西首个“服务区+扶贫”产品展销厅

  

  在那马服务区“党团志愿服务台”,工作人员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为当地扶贫企业农产品开辟线上销路。新华网聂晨静 摄

  设立“女职工关爱室”、“党团志愿服务台

  建设绿色生态停车棚

  推进“智慧服务区+”建设

  ……

  

  全国首个“”文化主题服务区——广西南宁那马服务区。新华网聂晨静 摄

  美好生活,行在路上

  与其他越来越多的特色服务区一样

  那马服务区正通过一系列周到细致的服务

  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出行需要

  作者/聂晨静

编辑:刘伟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