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渭南:3D打印创新科技力促转型

29.09.2014  17:56

人民日报》2014年9月28日第10版

      陕西渭南,地处国之中心,南依秦岭、北傍渭河、西邻西安,坐拥关中,是西部的桥头堡,是关天经济圈副中心城市、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经济区的核心地带。渭南,人们将它称之为陕西东大门。在渭南,经济发展迅速的高新区则是镶嵌在东大门上的一颗明珠,一场3D打印(三维数字化智造)产业引发的创新转型发展革命,使得这颗明珠熠熠生辉……

  聚焦3D打印,战略智慧促转型升级

  9月25日,一场关于3D打印的“盛宴”在渭南拉开帷幕。由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渭南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渭南高新区管委会承办的3D打印与生物医疗器械产业化推进会在渭南高新区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举行。国家工信部、食药监总局、科技部、卫计委、陕西省政府及相关厅局、国内外3D打印及生物医疗领域龙头企业、医疗单位和高校院所300人出席,通过主题演讲、高端对话、展览展示与合作交流,共同探讨3D打印与生物医疗器械产业化发展。

  “党的十八大吹响了以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战略号角。我们也紧跟政策步伐,思量如何在全国100多个国家高新区中锻造自己的核心优势。”渭南高新区管委会负责人说。面对机遇与挑战,渭南市委市政府将目光盯在了被誉为世界级的前沿产业——3D打印产业上。“紧抓以新材料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力发展3D打印产业,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举措,我们全力以赴,志在必得。”市委书记徐新荣的话掷地有声。

  3D打印又称“增材制造”技术,是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黏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一种快速成型技术。它是世界制造领域一项重大成果,被誉为将带来“第三次工业革命”。简而言之,3D打印就像“神笔马良”手下的魔法之笔,你想要什么,就能打印出什么。“我想,即我成。

  渭南为何能扛起3D打印大旗

  我国3D打印产业化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发展模式,应用领域还有待扩展。此前,北京、武汉、南京、杭州、成都、西安等地都纷纷制定扶持政策,推进3D打印产业发展。是什么让地处关中腹地的渭南有魄力扛起发展3D打印产业的历史重任?

  天时、地利、人和——渭南的回答令人信服。国家政策、科技资源、产业特色、生产要素、区位交通等无可比拟的集成优势,让渭南信心百倍。

  一曰:天时。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形势,奠定了渭南发展3D打印的方向。经济发展方式从传统资源依赖型、投资驱动型,已经向创新驱动型转变,以信息知识资源为基础的产业将成为社会的主导产业是全国势不可挡的经济形势。而陕西省对3D打印产业发展早有布局。不久前,陕西省3D打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立,这无疑为渭南市加快发展3D打印产业注入一针强心剂。

  二曰:地利。渭南得天独厚的发展基础和优势,具有承接产业转移的基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良好的人才技术支持、快速发展的渭南高新区使得渭南在发展3D打印产业中占尽地利。从区位上来说,渭南处在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半小时经济圈内,交通物流条件得天独厚。渭南还具有良好的产业与技术人才基础,正在规划建设陕西东部最大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聚地,让发展3D打印产业有了材料基础。拥有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渭南技术学院等一批职业学院,可为3D打印产业提供高素质的技术工人。特别是承载3D打印产业的渭南国家高新区目前处于快速发展期,产业发展空间和潜力大,产业生态趋势良好,生产配套能力强,易于快速整合各方面优势资源,将3D打印产业作为核心产业进行培育和发展。

  三曰:人和。集众人之力,驶经济转型之船。随着西渭融合战略的推进,陕西丰富的科技教育人才资源,纷纷涌入渭南。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是陕西3D打印研究领域的旗舰,全国3D打印产业顶尖人才会聚于此,技术智力成果转化潜力极大。

  凭天时,依地利,靠人和。渭南市市长奚正平说:“我们举全市之力发展3D打印产业,努力将渭南打造成增材制造产业的中试站,孵化器,聚集地,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经济转型发展的制高点,这是我们摆脱传统产业路径依赖,实现跨越发展的战略定位和必然选择。

  “6+1”发展战略成效初显

  2013年6月,北京举行的“新工业革命与增材制造国际研讨会”暨“3D打印国际展示会”已出现一张张“渭南面孔”。同年11月,渭南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增材制造(3D打印)产业化推进会”在渭南国家高新区召开。会后不出10天,渭南国家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通过科技部批准。

  科学缜密的研究考察,紧锣密鼓的筹备工作,让渭南高新区的3D打印产业初出茅庐便不可小觑。

  渭南高新区具体怎么做?便是精耕3D打印产业发展四大环节,构建实施3D打印“6+1”发展战略。何为3D打印“6+1”发展战略?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周庆文娓娓道来:“我们将围绕创新技术链,完善资本链,健全服务链,培训产业链,构建‘6+1’发展战略”,即构建一流的协同创新研究体系,多元化的投融资支持体系,满足各种业态的空间承载体系,有吸引力的政策和人文关怀体系,多层次创新人才支撑体系,全方位协同共建体系,打造国内一流的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

  协同创新研究体系。目前已与西北工业大学合作,组建“陕西增材制造(3D打印)协同创新研究院”,规划建设8—10个面向航空航天、生物医疗等行业应用的工程研究中心;与西安交通大学合作,共享“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平台资源,建成3D打印设计检测等8个产业应用示范平台。

  投融资支持体系。设立1亿元3D打印产业政府引导基金。设立全国第一支3D打印创投基金,首期规模2.5亿元。成立投融资担保机构,为3D打印产业培育提供金融服务。

  空间承载体系。高新区围绕3D打印技术研发及示范应用,首期建设400亩起步区,规划建设1000亩成长区,着力培育3D打印产业发展数字“智造”产品应用创新创业孵化、3D打印项目企业生产制造及数字软件技术云设计、云制造网络化应用服务三大基地。目前起步区已建成23000平方米的3D打印创新创业孵化区, 45000平方米标准厂房和11600平方米人才公寓及生活服务设施。

  政策和人文关怀体系。围绕人才培育、协同创新等8个方面,制定培育3D打印与生物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扶持政策,为3D打印与生物医疗器械领域高层次人才来区创新创业提供土地、税收、厂房、办公、服务等政策优惠。

  创新人才支撑体系。广纳3D打印产业领军人才,开展多途径合作。采取政府、企业、学校相结合,多层次培养3D打印创新人才和实用人才,快速形成具有规模效应和聚集效应的3D打印人才队伍。

  协同共建体系。聚集创新合力,部省市区四级联动。2013年11月25日,科技部批准渭南高新区为国家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重点支持3D打印材料研发生产。与工信部赛迪研究院签署了3D打印产业发展共建协议。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批准设立全国第一支3D打印创投基金。陕西省将渭南高新区列为全省3D打印产业基地。渭南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支持渭南高新区打造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建设。

  科技引领创新,创新驱动发展,通过3D打印与生物医疗器械产业化推进,正在把地处中国几何版图中心的渭南推向世界科技前沿,也必将带动渭南市加快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记者 方敏)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考将于11月5日开考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将于11月5日陕西新闻
仰韶考古首次发现笄形骨器 或与早期纺织手工业有关
  中新社西安11月1日电 (记者 阿琳娜)记者1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