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陕西抢先机
《陕西日报》2014年10月20日第10版
本报记者 康传义 实习生 许瑶
自陕西省3D打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立之日起,作为专职理事,乔斌感觉一天比一天忙碌。“统筹协调3D打印技术和产业相关资源,促进3D打印技术标准的建立、推广和应用,构建产学研合作并赢得交流平台,打造3D打印技术产业链、创新链和服务链,协助政府倡导和推广3D打印技术,提升3D打印技术的研究、开发、制造和服务水平,”对于这个刚刚成立不到一年的机构,面对众多需要做的事情,一切都得从头开始。
其中,在乔斌看来,最着急也是最紧迫的是,尽快推进我省3D打印的产业化。在3D打印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面对着其他省份在3D打印产业上的勃勃雄心,拥有着技术和人才领先优势的陕西,一步慢,便可能会步步慢,容不得一点马虎。
3D打印一块诱人的蛋糕
作为全国3D打印领域唯一的一名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卢秉恒教授最近又多了一个头衔:南京3D打印研究院负责人。该研究院成立不久,便面向全球举行了声势浩大的人才选拔,吸引了包括两名美国院士在内的全球3D打印人才的关注。在获得当地政府主导投资的2亿元资金后,南京3D打印研究院给自己制定出了充满“野心”的定位:成为中国3D打印技术研发的最强基地和国内3D打印行业的领军单位,以此为龙头,吸引孵化一批企业,带动形成中国3D打印产业园。
在江苏着力打造南京3D打印研究院的时候,北京市已经把3D打印列入未来五年重点发展的八大科技专项之一,制定出台了《促进北京市增材制造(3D打印)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的工作意见》。这就意味着,在未来五年,北京市政府将直接组织推进3D打印产业集群式发展,并支持整合3D打印上下游资源,统筹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引导3D打印产业从制造业向服务业发展。
“据我了解,位于湖北武汉的华中科技大学,仅一个3D打印项目,就获得了当地财政部门2000万元的经费支持。”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制造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江学者李涤尘教授说。“大力发展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3D打印等新技术和新产业。”湖北省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这样旗帜鲜明地提出,据了解,目前,武汉市东湖高新已在未来科技城规划了200亩地,用于建设华中科技大学3D打印产业园。
今年1月25日,《杭州市关于加快推进3D打印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出台。而在此之前的2013年12月25日,杭州市3D打印联盟已经成立,杭州市提出的目标是,今年年底,要初步建成3D打印技术创新链,到2015年底,基本建成3D打印技术创新体系和产业链,达到国内领先、世界先进水平。
不仅是中东部省市,四川成都已经于去年成立了西部首个3D打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当地的媒体称,尽管目前实现产业规模化尚有难度,但成都仍将3D打印产业列入重大产业技术路线图的首批名单,显露出这座城市“抢跑”全球新兴产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的勃勃雄心。
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罗军表示,3D打印技术要产业化发展,关键在市场和应用。面对3D打印这块诱人的蛋糕,岂止是以上省市,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国3D打印产业的发展,逐步进入群雄逐鹿的战国时代。
陕西是中国3D的领头羊
8月25日,西安联创先进制造专业孵化器有限公司迎来了一批特殊客人,15名西安高新一中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该公司,现场体验了一把“3D打印”的魅力。当看到水杯、笔筒、卡通人物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被“打印”出来后,同学们发出了一阵阵的惊呼。
据了解,西安联创先进制造专业孵化器有限公司作为我省3D打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展示服务窗口,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公众可以在这里现场体验到3D打印技术的神奇。该公司的生产主管武海飞告诉记者,目前,每天都能接到来自企业、医院、科研院所和高校的3D打印订单,产品供不应求。
在3D打印研发领域,陕西是当之无愧的领头羊: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初,我国与3D打印设备、材料及其应用相关专利共668件,其中,陕西的专利数量为369件,占比达到了50%以上。
该领域的国内唯一一位院士——卢秉恒院士和三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的两位——李涤尘教授和黄卫东教授都在西安交通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工作。西安交通大学是国内最早研究3D打印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单位,依托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了光固化快速成形、金属熔覆成形、生物组织制造、陶瓷光固化成形研究,建立了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全国建立了20多个服务中心。
西北工业大学依托金属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了金属3D打印技术与设备研究,建立了专业发展增材制造技术的铂力特激光成形技术有限公司,为大飞机研制提供了大尺寸结构件,在航空航天的许多领域成为解决技术瓶颈问题的关键技术,并为多家航空航天企业提供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制造装备。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依托金属多孔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了粉床电子束成形技术及装备研究,拥有粉床电子束成形装备,在航空航天、生物植入用钛及钛合金复杂零件和多孔结构的电子束成形方面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依托高端激光装备工程中心和瞬态光学与光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高端激光加工技术装备的研究和产业化。
尽管如此,在李涤尘教授看来,陕西的3D打印产业化之路走的还是慢了一些。“现在到了科技企业发展的黄金时期,3D打印无疑将引领制造业发展的新方向,作为科研和制造大省,如果再不抓住机遇,陕西又将错过发展的新一轮的黄金期。”李涤尘教授说。
国家应在重点地方布局
据了解,国内的3D打印主要集中在家电及电子消费品、建筑、教育、模具检测、医疗及牙科正畸、文化创意及文物修复、汽车及其他交通工具、航空航天等领域。面对3D打印产业被各地热炒的现状,卢秉恒认为,我们应对3D打印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和认识,虽然3D打印技术在生产制造中所占的比例正在不断上升,但对传统制造业更多是补充而非颠覆,国家对3D打印应该采取理性发展的态度。
李涤尘教授也提醒说,如果像目前这样,各个省市各自为战,缺乏全国一盘棋的统一规划,用不了多长时间,3D打印的发展恐怕就会出现很大的泡沫,不利于整个产业的良性健康发展。“作为一项高新技术产业,3D打印的产业化离不开强大的研发技术支撑,目前清华大学、西安交大和华中科技大学是3D打印研究的主阵营。”李涤尘教授说,“国家在产业布局上,是否应充分考虑到各地的科研技术实力,比如北京、西安、武汉等地。”
谈到我国3D打印产业的发展,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罗军提出,目前我国正准备借鉴美国模式,计划联合企业、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单位与产业园区,先小范围推广3D打印技术,待产生效果后,再进一步打开市场。按照这种模式,在3D打印产业的发展上,我省无疑将占尽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