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边境地区防艾陷困境:暗娼泛滥 很多人不识安全套
参考消息网1月16日报道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1月11日报道,云南西双版纳一个防范艾滋病项目的负责人马元琼向该报讲述了向暗娼传递防艾滋病信息所面对的各种挑战。
报道说,马元琼是一家在美国注册的非政府组织“福华国际”(Bless China International ,简称BCI)的工作人员。该组织成立于2004年,在云南省政府登记备案,并与当地的政府机构合作开展多项公益项目。防范艾滋病项目在2006年推行,马元琼跟这个项目跟了十年。
她表示,因为工作敏感,一般天暗才外出,活动地点主要是某市市区内的隐秘场所,后来覆盖区域逐步扩大。只有女员工才能直接与暗娼接触,男员工不能参与。为了开展工作,马元琼仅仅与姑娘们或她们的老板、老板娘建立关系,就要花上好几个月。
“小姑娘,为了保护你自己,你一定要记得每次戴套,这是我们最常和姑娘们说的一句话,她们总是不耐烦地回说,你已经说过一千遍啦。”
报道称,由于“小姐”等称呼有很强的记号性,马元琼带领的团队都以“女孩子”或“小姑娘”称呼暗娼。她说,团队的职责是向暗娼进行性知识传播,教导她们劝服客人使用安全套的技巧,鼓励她们接受身体检测,最终希望改变高危性行为,甚至劝服暗娼改行。第一步先从分发安全套做起,把较好的牌子推荐给姑娘们并教导她们正确使用方法。马元琼说,一旦老板或老板娘知道她们尝试劝说姑娘们改行时会非常不高兴,“有的会恐吓,有的会把我们赶走”。
马元琼说,很多人入行时都是被逼的,之后感觉钱好赚,就脱离不了这个行业。另外,也有人纯粹为了物质享受,还有人是走投无路。
曾管理该项目的福华国际管理总监、新加坡医生廖智庠在昆明受访时透露,该项目推行的头两年基本没有太大收获,但在团队的耐心推动下已逐步取得成果,至今与400位姑娘建立联系,成功劝服30人转行。马元琼说,“数目是很小,但能劝一个是一个”,姑娘们转行后,有的开服装店、美容店或回农村种田。之后,马元琼与团队还会定时与她们接触,以免她们重操旧业。
廖智庠说,初到西双版纳,他们一家花了大概六个月去适应新环境。他说,当时的交通工具以三轮车为主,手机几乎没有人见过,打国际电话回家很困难,超市只有两三间。最糟糕的是,第一天到西双版纳,儿子就不小心撞伤嘴唇导致牙龈爆裂,他不知道去哪里找牙医,只好打长途电话回新加坡,边听医生朋友指示,边帮儿子治疗。
报道称,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的南端,人口组成比较复杂,有不少是流动性的外地暗娼或外籍暗娼,这给马元琼的工作增添难度,一有新面孔来,她们就得重新建立联系。
据云南省防艾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15年10月31日,云南省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87634例,居中国全国首位;今年新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逾九成系性传播,边境地区报告外籍人员感染数逐年增多,相当于全省累计现存活数的10.3%。
据了解,西双版纳的暗娼群体年龄从14岁至50多岁都有,一般收费非常低。收费较低的暗娼一般上教育程度偏低、年龄偏大,是艾滋病风险偏高人群。她们没有太多选择客人的余地,对艾滋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也比较薄弱。
报道称,西双版纳的普通人也一度因为不掌握艾滋病的相关知识,而对艾滋病病患产生很大的歧视。廖智庠说,最初向普通人群推展防艾滋病项目的时候,工作人员的一项调查结果让他很惊讶。受访人群中有90%以上听说过艾滋病,但只有0.2%的人了解艾滋病的预防或传播途径,“很多少数民族不知道安全套是什么,更不知道怎么用。”
马元琼也说,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往往大于同情,现在情况已逐步改善,“以前是严重到村寨里一旦知道有人得了艾滋病,他们坐过的凳子都要烧掉,有些人甚至不想从他们的家门口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