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让古城市民更具幸福感——西安市文明大提升侧记

14.07.2015  11:39

  本报记者 杨光

  行走在如今的古城西安街头,历史街区古朴典雅、现代街区文明时尚,千年古都重放异彩。通过近年来的文明创建,古都西安的城市魅力不断升华,荣膺文明城市后的文明提升亦让市民更具幸福感。

  文明成为市民荣耀

  城市彰显文明,自然也就有了魅力,有了口碑,有了品位,也就会留下气息脉络,市民也就会更加至爱自己的都市并引以为荣。作为“中华之根”、华夏文明的发源地,近年来,西安市持续推进国际化大都市建设进程的步伐,在历经十余载矢志不移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洗礼后,通过缓堵保畅、治污减霾、城市精细化管理、八水润西安等一系列民生工程、惠民工程的大力实施,西安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一步步落细、一层层落小、一招招落实。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一条条通衢大街宽阔平坦,一条条背街小巷整修一新。城市变美变干净了,居民小区环境变好了,受惠最大的是我们老百姓”,如今的古城大街小巷,时不时总会听到市民情不自禁发出的感慨。近年来,西安始终自觉坚持“创建为民”、“以创促建”两大原则,不图虚名,务求实效,使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始终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同时,全市不断大力加强城市建设,规划先行,采取“古新分治”的办法,成功处理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历史街区古朴典雅,现代街区文明时尚,“古都仪象”与“现代气息”完美集于一身,千年古都重放异彩。通过十余载创文努力,西安市先后积极实施唐皇城复兴计划和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工程。通过行政中心外迁、历史古迹保护、历史景点标识、历史标志性建筑与街区复原等多种方式,延续历史文脉,再现汉唐仪象及明清风貌。而同时,高新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航空产业基地、航天产业基地、国际港务区、沣东新城,一座座现代新城拔地而起,让西安这个历史厚重的华夏故都焕发出蓬勃的朝气和昂扬的锐气。

  文明成为古城符号

  “年初,荣膺文明城市殊荣,这让西安文明大提升有了更好的根基。随着古城国际化大都市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西安包容性的文化氛围得天独厚。全市未来必将逐步用实际行动,诠释城市与人和谐共生的关系,并在惠民利民中不断充分展现文明……”诚如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魏民洲所言。年初以来,西安市委、市政府积极发挥测评体系的导向作用,下大力气通过文明提升不断推动民生建设,市民幸福感指数不断攀升。

  放眼当下,全市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已达3062支,总人数超过77万人,约占全市常住人口9.3%。各社区以邻里守望为主题,设计了一系列生动鲜活、接地气的活动载体,引导市民走出家门,融入社区,从日常做起、从小事做起。根据志愿者的意愿和特长,社区普遍建立有七支志愿服务队:“一帮一”、“多帮一”志愿队让特困群体大家管;青年志愿队定期登门献爱心;党员干部志愿队经常助人见真情;“夕阳红”志愿队发挥余热做奉献;文体娱乐志愿队歌颂美德树新风;文明单位志愿队邻里相帮促和谐;应急救助志愿队关键时刻解人难。全市常年活跃的千余支社区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义务理发、义务体检、小家电维修、亲情陪伴、美化社区等活动,围绕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作了有益探索,极大地推动了社区和谐关系发展。

  文明成为城市灵魂

  “文明是一个城市的灵魂。西安承担着传承中华文化、推广中国价值、讲述华夏故事的重要责任,我们不仅要使西安成为保存中华记忆的城市,还要成为展示民族文化的城市,更要成为追寻人类文明足迹和探索现代城市发展轨迹的城市”,正如西安市市长董军所讲,当老人被撞,危在旦夕时,10名同学义无反顾地伸出援助之手;当幼童坠楼命悬一线时,4名群众冲了上去,用双臂挽救了幼小的生命……在全社会崇尚道德的示范引领下,2013年至今,刘华国、王振治、丁水彬、沈星等4人先后荣获全国道德模范;贾合义、刘波等12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西安市先后有36人荣登“中国好人榜”;33人先后获得陕西省道德模范称号;11人获得陕西省道德模范提名奖,数量之多居全省之首。

  随着当下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这座城市愈显温暖和包容。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文明大提升和全市846万市民的不懈努力,千年古都未来必将绽放出更加耀眼的文明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