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出具假存单 “贴息存款”骗走储户6200余万
6200余万巨额存款,离奇从银行账户消失了。
一年间,没有短信提示,没有电话告知,几乎没有任何征兆。2015年10月份,存款到期时,浙江10余名储户陆续拿着存款单到银行取款,银行告知他们,存款早在一年前被人秘密取走,“存款单是假的”。
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这些假存款单出自银行,银行柜台工作人员把巨额存款转移到当地一家企业,后放贷收取高息。该银行表示,目前,因涉嫌伪造金融票证案,两名银行工作人员已被警方控制。
6200余万巨额存款消失
“这就像一场梦。”浙江储户袁园至今难以置信。
2014年11月3日,袁园在山东滨州市滨城区农村信用合作社渤海五路分社柜台存款350万,定期一年。
待到今年11月,存款到期。袁园拿着存款单,从杭州再到该银行柜台取款,银行工作人员查看取款单后,说存款单是假的,账户也没钱。
袁园不解:“柜台出具的存款单怎么是假的?”她当时是在银行柜台办理存款,也是银行的工作人员亲手将存款单从窗口递给自己。
袁园出示的银行卡交易明细显示,2014年11月3日,转账存入350万。当天,巨额存款被人现金支取,网点显示是滨城区渤海五路分社,并标注有操作员号。
在这家银行消失存款的储户,其实并不止袁园一人。
2015年11月,像袁园一样,陆续有储户从各地赶到山东滨州,前往这家银行取款时,都被告知存款单是假的。
这些储户提供的存款单显示,从去年10月开始,11名储户在这家银行存款,每人存款金额从百万到千万不等,总金额高达6200余万元。
对于假存单案,涉事银行只对北京青年报记者承认发生了这起案件,但对于受害者人数及涉案金额则语焉不详,只称涉及十余名储户,存款金额达数千万,没有过亿。
真假存款单
“我们一直相信银行。”事发后,袁园依然不相信存款单是假的。
为鉴别存款单真伪,袁园再次在这家银行开户,办理存款,柜台人员给她一张存款单。
“这两张存款单有些地方确实不一样。”两张对比后,袁园发现确实不对劲儿。
她说,此前存入350万的存款单,编码没有凹凸感,摸起来感觉厚重,而且银行印章红印更深,中间花纹没有“山东”字样。
“闻所未闻。”杭州储户杨先生在这家银行办理1100万存款,同样拿到的是假存款单,“从银行窗口递出来的存款单,我们也辨别不出来真假。”
滨城区农村信用合作社渤海五路分社银行工作人员证实,那些储户办理的存款单是假的,存款单上的编号,银行系统查不到。
这名工作人员表示,存款单上印章盖有经办人和复核人的姓名,同样是假的,银行根本没有这两人。目前,滨州警方已对纸张防伪标识、印章和纸张等鉴定。
灰色的“贴息存款”
受害的11名储户全部来自浙江。
受害储户杨先生说,一年前,通过中介介绍,到这家银行存款后,除银行规定利息外,他还能额外得到高息,这就是业内常说的“贴息存款”。
“金额越大,贴息越高。”杨先生说,钱存入银行,除获得银行利息外,还能获得额外的“贴息”,按自己存款1100万来算,“贴息差不多6%”。
事实上,2014年9月11日,所谓的“贴息存款”业务被中国银监会、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下文禁止。在《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中,列出的第一条违规手段,就是“违反规定、擅自提高存款利率或高套利率档次的高息揽储吸存”,即“贴息存款”。
杨先生说,当时中间人给他打电话,说滨州这家银行“冲量”还有很大“口子”,建议他把资金存入滨州这家银行,并提出“贴息高达4.5到6点”。
杨先生解释,这里面说的都是术语,所谓“冲量”是指银行到月底、季度或者年底,存款业务指标没完成时,临时找钱“冲账面”应付监管检查的行为。而“口子”就是指实际存款量和存款指标之间的差额。至于贴息,是在正常利息外额外支付的利息,当时中间人吸引他到滨州这家银行存款的原因就是因为贴息很高,他可以额外拿到4.5%至6%的利息。
至于贴息的部分则是由贷款企业来支付,银行业务除了储蓄还有放贷,有些企业为了能够从银行“贷得出钱来”,不惜超额支付贷款利息。贴息存款就是银行一手高利息对企业放贷,一手高利息向民间吸储。
对于贴息存款,杨先生的表达态度也是:“利息低,谁去存?”
中介掮客
同杨先生一样,袁园也从事“贴息存款”数年。袁园的中间人是杭州一名叫黄瑜的中介。
黄瑜承认,“贴息存款”属于违规,“但储户、银行和企业都钻这个空子”。
“山东利息比杭州高。”黄瑜说,这次客户们到银行存款,贴息达5%以上,在杭州存款只能拿到2%贴息,所以客户把资金存入山东银行。
黄瑜说,中间人分很多层级,她自己属于下游中间人,她只负责拉客户,而与银行联系贴息存款业务的,则是更上游的中间人。上游中间人确认该客户将钱存入指定银行后,她就可以获得提成。
黄瑜称,一般情况下,银行会主动联系投资公司,再放口子,每个口子不同,中介提成不同,但都在适当范围之内。“还是有不少企业愿意选择这种贷款的,毕竟相比民间高利贷来说要便宜一些”。
银行监管之困
2015年1月20日,杨先生的妻子担心存款出现问题,她曾给银行工作人员发短信询问,工作人员回复称:“经我社查询,你于2014年10月16日在我社存款1100万元,存期一年,现存款状态正常。”
杨先生则认为,按银行流程来说,几千万巨额存款被转走,银行不可能不知情。
涉事银行的工作人员对北青报记者表示,以前银行每一笔业务,一个柜台需要两名工作人员,出纳员和会计,但也有金额限制,5万或10万以上存款,需主管复核。不过,自从银行改革后,客户增多,为提高效率,银行综合柜员制,一人负责,假如大额和特殊业务,这就需要主管授权。
滨州滨城农村信用合作社渤海五路分社办公室主任程攀拒绝回答假存单的来源,也没有回答这起假存单大案是否有其银行员工参与其中,只称:“银行方面有没有责任,需要等待公安机关认定。”
不过,程攀出示了一份当地警方的立案通知书,立案时间是2015年11月,目前已有两名该银行内部人员被警方控制,涉嫌伪造金融票证罪。
巨额存款流向当地企业
程攀对北青报记者表示,目前这起案件中资金流向已经明确了,少部分资金打回了浙江的各级中介手里,大部分资金则流向滨州一家企业。程攀承认,这些储户“贴息存款”不是正常存款,贴出来的利息是企业通过中间人给储户支付的“好处费”。
另一名该银行工作人员称,这家企业是从储户手中融资,但其属于待建企业,目前还不知道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资金链断裂了,所以钱还不上。
上述工作人员还表示,这家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利息高20%以上,“这么多年来,银行一直这么操作,从来没出过事”。
这家银行一名负责信贷业务的工作人员说,目前当地很多企业都在采取一种“贷款还贷款”的模式,储户“贴息存款”后,这些企业从银行贷款这笔资金,投资建设,等到还款日期后,再去贷另外一批储户“贴息”存款,用于偿还此前储户的存款,直到企业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