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阿里:另类的天堂
阿里的星空
飞驰的藏羚羊(彭措摄影)
作者:沈玫(西北工业大学)
“西藏生命禁区的经历与见闻”,看到《雪域阿里》封面,我被这句话深深的吸引。西藏素来是游人向往的“雪域净土”,西藏“生命禁区”又是什么样子呢?
人生的际遇总是在偶然间蔓延开来。大二时期与谢老师有了接触。那时候未见过真容,在记忆里老师的名字十分奇特。后来与老师沟通交流时,在老师的空间里看到老师援藏,进驻阿里的故事。我喜欢富于挑战的生活,看到老师在阿里的经历,我十分激动。得知老师要送书给我,更是喜不能已。好事多磨,期间因为考试等原因未能及时赴约拿到《雪域阿里》这本书,也延缓了我与这本书见面的时间。不过正因为这期间的曲折,看到此书时,让我更加珍惜,相见恨晚之感油然而生。
我缓慢地翻动书页,生怕错过哪个词,哪句话,整整三天,沉浸在书里无法自拔。蓝天白云,雪山大湖,经幡牧歌……老师把我带到了一个遥远而神秘的雪域高原。
“阳光炽烈,山体裸露,戈壁绵延,灰暗苍凉,让人仿佛进入月球、火星;可是,在那几乎寸草不生的生命禁区,却有健壮的野驴、悠闲的羚羊,有雪山下的牧歌、碧湖畔的海鸥,还有那驮盐的羊群、转场的牦牛,飞驰的骏马、欢快的锅庄,又让人回到远古部落时代;每年,成千上万的人叩拜神山——冈仁波齐,沐浴在圣湖——玛旁雍错,则让人走进奇幻的神话世界……”被科学家称为“生命禁区”的雪域阿里,在老师笔下变成了令人向往的天堂。就像王安石在《褒禅山游记》中写道的“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阿里美得像天堂,可是在海拔5000米的蓝天下往往暗藏危机。阿里可称为“另类的天堂”。在生存极限上生活,仿佛每一秒都是生与死的较量。阿里之眠是充满陷阱的黑洞,许多人在梦中永不复返。大概因睡眠时人的抵抗力减弱。犹如不设防的城市,死亡的偷袭格外成功,时时会听到某人睡着睡着就“过去了”的传闻。每天早晨起来看见大家都还活着,心中就会充满了重新诞生的快乐。谢老师在阿里工作期间得过一次感冒,这个普通再普通不过的小病,在阿里却整整耗费了三个月,身体才恢复过来。
阿里,这个令人生畏的地方在老师的笔下却被赋予了诗意与活力。生活总是充满了挑战与苦痛,能“苦中作乐”弥足珍贵。在老师的笔下,我看到了对生命的敬畏,对阿里的热爱,对祖国的期盼和对人民的热爱。阿里一个个风雪的夜晚,卷走了老师三年最好的年华。它浓重的身影,横亘在生命的原野上。阿里向老师的身体索取了高昂的代价(老师回来之后得了关节病)之后,馈赠了一件终生享用不尽的珍宝,这就是艰苦生活对生命的磨练与挑战。
老师的文字是有温度的,无数次,我被感动得掩面而泣,对生命的敬畏,对阿里的祝福油然而生。雪域高原,那里纯洁安宁,是离天堂最近的地方,令我心驰神往。
感谢老师,感谢老师赠与我此书。它带给我的震撼与反思,已不能用言语来表达。鲁迅先生曾说过“生活太过安逸,工作和学习就被生活所累了”。只有真正到过阿里,经历过这些事情的人,才能真正懂得“阿里”这两个字,不再仅仅只是一个地名,它更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
合上书页,不觉中眼泪竟落了下来。这眼泪有对谢老师的敬仰,有雪域阿里带来的感动,有对灵魂的洗涤,对生命的升华。朦胧中我似乎走上了“世界屋脊的屋脊”,看到老师单薄而坚毅的身影在雪山戈壁间徘徊,听到苍茫星空里传来仓央嘉措的真情感言:
你见,或者不见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
情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
爱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