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兆村面临拆迁 做灯艺人不知道手艺该传给谁

09.02.2015  10:11

  

  记者途经西安雁翔路三兆村口,一串串红彤彤的灯笼悬挂在沿途人行道边等待销售的场景,使人倍感浓浓的年味已经向人们走近。但走进这个被誉为“灯笼村”的三兆村,却很难看到昔日家家户户做灯忙的情景,仅剩的十来家灯笼户,也大部分都颠覆了传统纯手工艺,开辟了制作现代灯饰的路子。

  昨天中午,记者途经三兆村口时看到,道路两边行道树之间的绳子上挂满了各种各样的灯笼,但大部分都是“钢丝身子、橡胶脖子、毛纸面子”,这些都是最近几年“改进开发”出来的现代灯笼,纯粹以竹子做骨架靠手工扎制的传统灯笼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一位卖灯笼的中年女子说,“村子里现在只剩下十几户做灯笼的人了,都靠向外地批发为主,哪里有时间整‘古董’,挂出来的灯笼也都是给村子‘亮亮脸’。

  走进三兆灯笼村,虽临近春节,各条巷子里的确看不到前几年被灯笼拥挤的场面。“谁家门口挂着灯笼,就说明谁家在做灯笼。”一位村民说,但门前挂灯笼的只有十几家人。67岁的呼延振元是三兆村颇有名气的做灯老艺人,数十年来,他始终坚持手工制灯,在他的家里记者看到,里里外外都堆满了制作灯笼的工具,还有不少灯笼的半成品以及少量做好的灯笼。

  呼延振元说,他从小就跟随父辈学习传统的做灯手艺,七八岁就能做一些简单的工序,后来就做起了自己的灯笼生意,到现在50多年过去了,提起做灯,感觉自己还是有用不完的热情。“别人都不做灯了,吃了一辈子灯笼饭的咱不能不做灯笼。”老人神情凝重地说。

  来到呼延振元家里的时候,他正在地上画“”的模型,旁边有一只用铁丝拧好的“”,“这是一个单位订做的,要做9只‘羊’,个头都在2米左右,我先把每只‘羊’的模型都画下来,根据模型再把框架做好。”他告诉记者,他以前是学工笔画的,所以这些对他来说都是小意思,只要有图纸,他什么灯笼都能做。

  除了正在制作的9只“”以外,呼延振元的家里还堆了一些汉唐宫灯,客厅里也到处摆放着铁丝和绸布,“这些是一个饭店订做的,现在都是有人订做我们才做,一方面害怕做了没人买,另一方面也确实没有时间做那么多。”呼延老人说。

  呼延振元给记者介绍,过去灯笼的框架主要是竹子编制,面料都是纸质的,而现在灯笼的框架都是用铁丝拧制的,面料也以丝绒和缎面为主。“但现在大部分人都不再手工制灯了,手工做灯耗时长市场也不好,慢慢就没有人愿意做了,而且三兆村即将面临拆迁。”呼延振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