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东丽区民政局:立足扎根新型城镇化建设

28.10.2014  12:48

  随着天津市城市化进程的稳步推进,天津市东丽区社区发展步入新的发展阶段,社区建设服务与管理日益艰巨和繁重。东丽区社区建设紧紧围绕美丽天津总体部署,以顺应城市发展与群众需求为目标,以创新基层社会管理、打造和谐社区美丽社区,提高社区服务管理规范化、精细化和科学化水平为重点,抓重点,破难点,显亮点,美丽社区建设初见成效。

  一、健全机制,科学规划

  (一)健全完善社区建设领导机构

  为稳步推进农村向城市转型期社区建设的发展,扎实推进城市化进程中社区在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2008年东丽区区委、区政府根据社区建设发展情况,及时成立了东丽区城乡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东丽区社区建设整体规划、定期研究社区重点工作,分类指导和督促检查社区建设各项工作的落实。

  随着东丽区社区建设的不断深入,该区区委、区政府及时调整充实了社区建设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了各成员单位在社区建设中的职责作用。东丽区委副书记任东丽区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三名分管规划、民政、城市建设的副区长为副组长,组织、综治、民政、建设、规划、财政、卫生、教育等40个部门及11个街道为成员单位,统筹协调全区社区建设工作。2013年,随着美丽天津一号工程的开展,东丽区及时成立了清洁社区行动分指挥部,将东丽区美丽社区创建纳入了清洁社区行动目标任务。截至目前,该区清洁社区“三个全覆盖”任务全部完成,美丽社区已创建完成20个。

  (二)科学制定社区发展规划

  1.确立美丽社区建设目标

  坚持高标准,确立了以建设亲民社区、和谐社区、美丽社区为社区建设总目标,到2016年将东丽区80%的社区打造成美丽社区,2020 年,将该区所有社区全部建成美丽社区,实现建设“三个全覆盖”(社区居委会全覆盖、物业管理全覆盖、旧楼区改造后长效管理全覆盖)和“五个好”(物业管理好、困难帮扶好、矛盾化解好、环境维护好、文明建设好)目标,夯实美丽东丽的基层基础。2013年底,东丽区实现了辖区内社区管理无盲点的社区居委会全覆盖,2014年后采取对已建成未入住小区,民政、建委、所辖街道提前对接,及时建立居委会筹备组实施社区管理;在小区物业管理上,该区实现了物业管理全覆盖。进一步优化物业工作人员力量调配,充实物业管理专职人员的工作力量,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对物业管理活动的指导、监督、协调,落实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健全社区物业管理的长效机制;对改造验收合格的旧楼区,实现了改造后长效管理的全覆盖,采取经常性巡查考核的方式对旧楼区进行长效管理,督促指导街道、物业管理服务单位整改。

  2.规范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东丽区将社区工作用房和社区公益性服务设施,纳入了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社区发展相关专业规划。民政部门作为规委会成员,督促落实社区办公及服务用房规划标准,确保建成后有地办公有地搞服务。对2011年以后新建的小区,确保每百户拥有服务实施面积不低于25平方米,新市镇建设按照东丽区委、区政府提出的“高于标准的30%建设”,并按照“六室六站两栏两校一苑一家园”的标准指导设立社区服务功能。老旧社区和已建成社区配置不达标的采取补建、置换、购买、租借等方式,力争利用三年时间使该区每个社区拥有一个不低于300平方米的综合服务站。

  二、顶层设计,理顺体制

  东丽区地处城乡结合部,又在城市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大批的保障性住房、新市镇还迁房竣工入住、同时旧楼区改造成果显现,给该区的社区服务与管理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东丽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区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多次深入社区实地研究社区服务管理问题,并提出了很好的建议,经多次专题调研,摸清了东丽区社区建设服务与管理的现状,确定加强社区建设服务管理的工作思路。适时出台了《中共东丽区委东丽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工作的意见》,意见特别明确了城市化进程中的社区管理:一是实行属地管理原则。建立起“责权利”相统一的属地管理长效机制,打破原村、街建制,以居住地为分区标准,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进行日常社区服务与管理;二是一支队伍管全部。以属地为管理原则组建综合管理队伍,负责社区养管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出台了《东丽区清洁社区行动实施方案》、《东丽区加强社区物业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开展美丽社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东丽区关于建立旧楼区改造后长效管理工作机制的意见》等文件,顶层设计、科学规划指导全区社区建设的服务与管理。

  今年上半年,为全面提升东丽区社区服务与管理水平,加快美丽社区建设,研究总结出以“345810”(即三级平台、四个百、五个有、八必到、十大专项服务)为基本内容的社区管理体系,建立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新模式,实现民情联系无遗漏,社区管理无盲点,社区服务无缝隙。拟定了以“345810”为基本内容的《东丽区关于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实施方案》、《东丽区关于社区工作准入制度的通知》,为加强和创新东丽区社会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试点先行,打造精品

  随着东丽区美丽社区建设的进一步深化,各街道以“一个社区一个特色、一个社区一个亮点”的思路,打造特色服务品牌。区民政局根据全区不同类型的社区管理,确定了以“旧楼区——东丽区张贵庄街福山里社区,保障性住房——东丽区万新街嘉春园社区,还迁房——东丽区军粮城街军丽园社区”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小区进行试点,以全面实行“345810”为基本内容的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同时,突出特色、打造精品。张贵庄街福山里社区结合社区自身特点以创建“便民服务型社区为核心”,依托“福山里社区志愿服务队”,开展环境保洁、设施维修、安全保卫、社区巡逻、家政服务、便民文体等10余个志愿服务项目;万新街嘉春园社区建立“夯实基础、服务居民、凝聚人心”为主题的“温情社区”,通过网格员入户发放“为民服务连心卡”和走访等方式,充分利用社区学校、少儿快乐营地、志愿服务站等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娱乐活动,拉近了社区居民之间的距离,确实增强了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军粮城街军丽园社区是由村民向居民转变的城市化还迁安置小区,转变了农民身份的居民,在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上与城市居民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改变居住环境后,社区从居民的基本生活常识、思想道德教育入手,开展道德讲堂、文明礼仪、社区公共设施、家庭生活设施使用等社区讲堂,带领居民改变生活习惯,创建文明小区,建设美丽家园。

  为进一步打造精品社区,在试点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总结完善“345810”社区管理体系,区民政局统一印制了《东丽区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手册》,社区网格内的各类信息掌握在手,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反馈解决问题。

  四、搭建平台,共同推进

  试点工作的开展,为该区社区服务与管理提供了借鉴,基本形成多方参与、权责明晰、配置合理、和谐有序的运行机制,形成了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协调,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的社区管理格局。

  (一)设立街道办事处,加强华明新家园社区管理

  随着东丽区华明新家园居住人口不断增多,居民日常生活中涉及的问题相继出现,因华明新家园区域城市管理和各项行政服务的局限,给区域管理和服务带来不便。为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体制,提高社区管理水平,全面、协调管理新家园地区,东丽区于2013年12月,成立了华新街道办事处,管理新家园地区社会事务。与此同时,加快社区居委会建设,批建了华丰家园等6个社区居委会筹备组,推进社区事务管理。

  (二)探索双轨并融,推进新市镇社区建设

  军粮城街新市镇还迁原村民近6万人,涉及原15个建制村。在村居体制转制期的社区管理,军粮城街道党委、办事处,采取双轨并融的方式进行过渡。根据城市社区建居标准,在新市镇还迁区及时组建了12个社区居委会,行使城市社区管理职能,同时还迁居民的党组织生活一并由所辖社区进行管理。社区居委会成员充分考虑原村干部的安置,并结合社区工作特点,每个社区配备了2名大学生,城市社区服务管理有序开展。社区居民遇到社区管理及行政事务直接由居委会负责。过渡期间,原村队的遗留事项,继续由原村干部负责。

  (三)加强服务,强化保障性住房社区管理

  东丽区涉及天津市保障房项目21处,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批建17个社区居委会,管辖4.1万户、约11万人。保障性住房是城市中低收入及困难家庭群体,开展好社区服务与管理,对维护社区稳定、居民安居乐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嘉春园社区为限价商品房,2012年陆续入住,为更好地为所辖居民服务,及时建立了嘉春园社区居委会,设置了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形成了“设施齐全、载体丰富、队伍得力、服务到位”的社区工作格局。

  (四)经常性巡查,加强旧楼区长效管理

  随着我市将物业管理纳入社区管理后,旧楼区改造后的长效管理一并调整到了民政部门。为巩固旧楼区提升改造成果,打造美丽社区建设,在旧楼区改造接管的基础上,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严格落实管理单位自查、街道办事处日常检查、区民政局牵头组织巡查三个层次的检查制度。一是建立区、街、管理服务单位三个层面的考核机制,确定考核等级评定,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补贴;二是建立由社区居委会召集并邀请街道办事处有关部门、社区民警、居民代表、管理单位负责人等参加的社区议事机制;三是建立旧楼区管理巡查通报制度,经常性巡查及时通报街道级管理单位,市区两级季度考核结果以季报形式,报送区政府,同时向涉及街道及管理单位公布考核成绩。考核结果作为补贴资金发放的依据,有效巩固改造成果。

  五、加大培训,建强队伍

  各街道结合自身特点多渠道多形式组织社区干部进行培训,一是通过专家讲座、观摩交流、实地锻炼,提高了社区工作者服务群众和依法办事能力。全区566名社区工作者,25人通过了国家社工师职业资格认证,321人取得了天津市职业资格证书;二是面向社会、社区吸纳优秀人才参与社区服务与管理。东丽湖街道、军粮城街道等结合自身特点,录用50多名热心社区事务、素质好学历高的人员为社区建设出谋划策。今年下半年为充实社区物业管理工作力量,该区面向社会招录77名社区物业专职工作人员,充实到社区队伍参与社区服务管理。

  六、加大投入,提供支撑

  东丽区将社区服务设施建设、信息化建设和社区居委会的工作经费、人员补贴、成员培训、网格化管理等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一是对社区工作者采取“劳动报酬+岗位津贴+绩效补贴”的办法激励其工作积极性,提高待遇;二是建立社区工作经费多元投入机制。按照社区办公经费每年每户40元标准,区财政足额补齐社区办公经费,同时增设社区公益事业专项补贴经费,用于社区助老助残助困助孤等政府购买社区社会组织服务项目;三是实行社区工作准入制,由东丽区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进行审批准入,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四是对新批建社区居委会,按每名在编居委会成员职数0.8万元和每个社区居委会5万元大型设备购置费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开办费,高效及时开展社区工作。

  东丽区社区建设在摸索中前行,美丽社区建设初见成效。但东丽区社区的总体服务管理水平与社区居民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今后,我们将紧紧围绕美丽东丽建设和群众需求,坚持以服务居民、造福群众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加强社区基层基础建设,在拓展覆盖范围、强化服务管理上下功夫,进一步健全社区体系,不断创新社区管理体制机制,增强社区居民归属感和满意度,为建设美丽东丽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