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丝绸之路景点门票没涨价 游客增加一倍

24.06.2015  11:37

  去年的6月22日,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我省的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彬县大佛寺石窟、张骞墓7处遗产点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一年过去了,我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的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彬县大佛寺石窟、张骞墓等7处遗产点有哪些变化?

   各遗产点都做了什么?

  运用各种手段对遗产进行说明、阐释,开展公共考古活动游客增长

  记者22日从陕西省文物局获悉,一年来7处遗产点运用各种手段对遗产进行说明、阐释,开展公共考古活动。为了实现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全民共享,雁塔、大明宫等遗产点都设置了说明牌或电子浏览器,使用详实的文字及图像资料将遗产介绍给参观者。

  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对部分建筑遗址进行微缩模型展示,对大明宫进行全景式微缩展示,并对大明宫的修毁过程以及唐代宫廷文化予以展示。采用现场考古的方式将考古发掘过程全方位展示给参观者,并在工地旁设置翔实的文字及图像说明。

  小雁塔开发了“易观导览”手机客户端,提供自动语音导览,引导游客根据预设路线游览园区。

   结合传统节日开展各类传统节日活动

  一年来,各遗产点积极发挥社会教育功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教育宣传活动。其中遗产主题活动有主题展览、主题日系列活动、青少年教育活动、遗址宣讲、专题讲座等活动,群众性文化活动有遗产保护活动、大型文化活动等。围绕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等各遗产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另外,各遗产点结合春节、上元节、上巳节、端午节、腊八节等传统节日开展各类活动20余次。群众性文化活动方面,一年来共举办常态演出2500余场,群众性演出500余场。这些活动大大拉近了遗产与民众之间的距离,极大地提升了文化遗产的影响力,调动了广大群众保护文化遗产的积极性。

   各遗产点都有什么变与不变?

  景点门票没涨价 有遗址点参观游客增加一倍

  申遗成功后,7处遗产点最为显著的变化就是游客数量明显增加了,据统计,申遗成功前张骞墓的年游客数量为49000人,去年则为102000人。彬县大佛寺去年游客数量为158120人,比之前增加近四万人,小雁塔在2014年7月至12月游客数量为606000人,比上年同期增长34%,全年游客总数为1056000人。

  在申遗的历史上,不少景区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后,门票价格也高涨。在陕西的7处文物点中,目前除了小雁塔(登塔除外)、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免费外,其他景点都收取门票,有的只有10元,多的几十元,价格可谓很低。申遗成功后,各个景点均没有出现涨价,免费的还继续向社会免费开放。

   陕西将打造汉唐帝王陵旅游带

  日前省文物局在编制《陕西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规划》时,提出下一步将助推汉唐帝陵大遗址保护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据了解,我省已发现29座汉唐帝陵,其中西汉帝陵11座,唐代帝陵18座,主要分布在西安、咸阳、渭南、西咸新区等地区内。目前29座汉唐帝陵中只有西汉阳陵、杜陵、茂陵以及唐乾陵、昭陵和桥陵6座帝陵正式对外开放,其他23座帝陵虽然可以参观,但在沿线道路上缺乏标识,不容易到达,国内外知名度也不高。

  位于泾阳的唐崇陵、唐贞陵和蒲城的唐光陵,富平的唐章陵甚至没有公路可达。由于道路交通不畅,严重制约了一些汉唐帝陵的保护利用。目前我省提出汉唐帝陵综合提升项目。计划通过线路规划连接、遗址展示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民俗文化展示、特色旅游产品开发等,实现大遗址保护利用与乡村旅游结合。

  未来或将依托3条南北方向自西安向外辐射的高速路,整修各陵区之间连接道路,采用拓宽新建等方式,串联起南部的西汉帝陵和北部的唐代帝陵,最终形成“两横,三纵,多支线”的整体格局。

  在景区综合提升上实行分级管理,使汉唐帝陵旅游服务形成三个层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