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潼惠战平:养育之恩大如天 久病床前有孝子

17.06.2016  11:44

  西安网讯(记者 旻禾 通讯员 杨迪凡 郭庆)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在临潼区徐阳街道巨合村,村民惠战平却用自己对老母亲常年的坚持践行着他的孝道。

   “天津户口没了就没了,但是我娘可不能不管

  在巨合村一说起惠战平的家中,乡党们都纷纷举起大拇指,点着头夸他是个大孝子。村支书仵建军说:“他的孝道和坚持确实很不容易,乡里乡亲都被他的行为感动,村里也希望把孝顺老人的精神传承出去。

  来到惠战平家中,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标准的农村小院落,虽不富裕,但收拾的干净整洁,惠战平说他72年出生,90年去的天津,在那边的一个家具厂打工,后来干得不错,在那边安了家,有了孩子,一直生活在那。眼看就可以在天津落户,但是五年前母亲的一场病,改变了他的生活。他说“天津户口没了就没了,但是我娘可不能不管

  母亲73岁那年,惠战平回家过年,当时母亲已经病了,但家里的亲人都瞒着他。有一天早上起来,他突然听到院里母亲的喊叫声,赶忙过去看见母亲浑身疼痛难忍,而且意识很模糊,好像不认识他一样。“我连忙抱起她,回屋躺下,给她烫手烫脚,不停地揉肚子,直到她平静下来,慢慢地睡着了。大年初一,母亲10天没有吃饭,大便不出来,我戴着手套,用手一点一点地扣,好不容易才便出一丁点,又担心她饿,喂她吃了一个饺子,几口稀饭。

  “俺娘生病了还瞒着我,又怎么忍心离开

  经过检查,惠战平的母亲确诊得了脑梗,但没法根治,虽然经过他的照顾,半个月后母亲身体恢复的还可以,但返回天津上班的的惠战平却日日牵挂,始终放不下心来。“俺娘生病了还瞒着我,又怎么忍心离开?后来我再回来的时候,发现母亲的病并没有大多好转,于是我就做出了决定,要回来陪伴照顾她。

  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汉子,五年前毅然辞去在天津待遇不菲的工作,举家搬迁回乡,放弃的不光是前景不错的职业生涯还有孩子未来的教育等福利,这都只为照顾病重的母亲。五年来,他几乎与母亲寸步不离,时时刻刻陪伴在家中。

   “现在我承受的还不如以前我娘承受的百分之一

  惠战平回来以后,发现母亲的老年痴呆越来越严重,已经不能认出他来了,需要24小时贴身照顾。回家后,他便专职照顾母亲,妻子一人在阎良打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每天清晨,他便起床开始了一天照顾母亲的工作,穿衣梳头洗脸擦身洗脚按摩,烧水做饭喂吃喂喝,水和食物是他用嘴唇感知了温度后才给母亲一勺勺喂下。老人的大小便已经不能自理了,他一日三次给老人擦洗下身,不让母亲有一丝的不适。

  惠战平说“夜里基本上没法儿休息,我母亲夜里睡不着觉,我得一直看着她。到早上五六点以后等她睡着的时候我也赶紧睡一小会儿就行了。但这都没什么,我娘生我养我不容易,现在我承受的还不如以前我娘承受的百分之一。

  惠战平的母亲现在没有意识了,有时候还会胡言乱语,有时候他去抱母亲下床,她会突然咬人,咬住了就不松口,为了怕摔着她,惠战平不敢放母亲下来,就让她咬出一个个牙印子。

  巨合村的乡党说“这娃真的太好了,没有这娃的照顾,他妈最多能活两年,而今五年已经过去了,老人病情一直稳定。

  村支书仵建军告诉记者,惠战平父亲去世的很早,家里有几个哥哥姐姐,也都照料着老人,可是他一直坚持自己的义务自己尽,老人为他操劳了一生,他的一辈子也要陪伴着母亲。

  动天之德,莫大于孝。一个普通的农家小伙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孝的真谛。当我们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候,不妨抬头看一看,那些标杆和榜样其实就在你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