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县“双包双促”精准扶贫系列报道之三

03.12.2014  14:50

真是做梦都没想到,我这样的贫困户这辈子还能与县委书记攀上‘亲戚’,让我对今后脱贫致富更有信心了!”说起和县委书记“结亲”的事,丹凤县花瓶子镇粉塬村58岁的农民淡宝庆高兴得合不拢嘴。

粉塬村,丹凤县偏远山区的贫困村之一。在丹凤县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除淡宝庆家外,县委书记程诗有还认下了何王保、何志犬、王来朝、师水成等5户“穷亲戚”。由此,这个深山村里的许多家长里短,都牵动着程书记的心。他先后三次亲临该村,协助村上制定经济发展规划,落实修路、校舍修缮、引水工程和村级活动场所建设等事项。

像这样,在丹凤县,包括县级领导在内,该县从112个县直单位和16个镇一次抽调出1511名干部,采取联镇驻村入户结对“攀亲”的方式,让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实施“双包双促”精准扶贫,给困难群众提供项目、资金、技术、信息、政策等全方位服务,力争3年使他们一举甩掉贫困户帽子。

一场以弘扬“领导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等“三苦”精神的干群鱼水情深的连台好戏,在丹水凤山大地上陆续上演。

精准施策:“一村一策、一户一法”量身订做帮扶项目

丹凤县坚持量体裁衣、包抓到户原则,做到目标瞄得准,项目精细化,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管”,确保真扶贫,扶真贫。

县上针对全县8890户32619名贫困人口,在按照扶贫户、贫困户、救济户等进行分类识别的基础上,采取组建工作队驻村、干部入户包抓。以脱贫任务为导向,区分每一村、每一户的情况,制定具体帮扶计划,做到扶持项目、资金来源、工作责任“三明确”。县上给每个镇确定1至2名县级领导牵头抓总、每个村由科级领导任工作队长,根据贫困程度采取让每位县级领导包5户、科级领导包3户、一般干部包1户的模式,落实县镇村三级联动承担“捆绑式”责任,选定53个村开展工作,做到“人换户不换、任务变目标不变、不脱贫队伍不散”。

对于村上,找准致贫的“瓶颈”和“短板”,突出实施“主导产业、基础设施、民居环境、公益事业、基层组织”等五大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群众搞经济搭建平台。

对于户上,坚持因户施策,分类指导,确保党的阳光普照到每一个贫困户。对于暂时居住乡村的有致富愿望的“留守型”农户,以现代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和合作组织为载体,创新金融扶贫模式,引导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项目,依靠家庭经营增收入;对于已行进在城镇化道路上的“两栖型”农户,以陕南移民搬迁为突破口,依托“五位一体”平台,从根本上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对那些无依靠、无收入、无住房的“三无户”,用足、用活、用好各种兜底政策,保障正常基本生活。

像粉源村,县交通局工作队对全村98户贫困户的情况建立了档案。确定了36户作为首批结对帮扶户,现已发放产业发展扶贫贷款210万元,新发展袋料香菇23户,魔芋种植户21房,药材35户,劳务输出51户69人。

县委副书记赵新华说:这些贫困户,有的暂时留守在村里,有的走在“进城”的路上。怎样帮?一句话,不能一刀切,一个套路!搞“五位一体”精准扶贫其实就是城乡一起抓扶贫。

综合施治:“五指相握”打“组合拳”落实扶持措施

丹凤县坚持因地制宜、对症下药、综合施治的原则,全方位为贫困户提供一条龙的服务,做到扶贫、扶志、扶智等“三结合”,真正帮贫困人群根除病根,轻装上阵奔富路。

县上采取“镇为主体、县镇联动、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政策扶持、各方配合,抓点示范、整体推进”的思路,力争奋斗5年使全县8.23万贫困人口受益,4.2万名贫困劳动力创业和就业,实现6.97万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翻番超万元,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县上要求包扶干部在充分把脉确诊病因的基础上,给贫困户开出政策扶贫、产业扶贫、技能扶贫、信心扶贫、信息扶贫等“六味处方”,“输血输氧”并用,心理疗法与药物疗法结合,精心施治,真情服务。

县上要求包扶工作做到因人施计、因势诱导。对通过扶持可以脱贫,但缺乏基本生存环境的,动员移民搬迁;对缺乏收入来源的,联系提供就业岗位;对于缺乏增收技能的,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对有发展种养、加工和其他产业需求的,给于项目扶持和技术指导。突出18岁至60周岁贫困人口年龄段,对于接受中等以上的青壮劳动力,引导从事“智能型”劳动;对文程度较低的中老年劳动力,引导其从事建筑施工体力型和手工制作的技能型劳动;对留守妇女引导从事家政、个体经营等行业。

处于大山夹缝中的资峪镇胡树,基础设施薄弱,自然条件较差,交通不便。县长郑晓燕将这里选为自己包抓村。她多次来到村上,和“三委”班子成员和党员代表座谈,带领交通、财政、扶贫、供销等部门进行入户调查,召开办公会研究群众最期盼的两条通村道路建设问题。

县城管局在包抓土门镇八龙庙村中,筹资5万元,协助该村用于水毁公路修复。在征求组织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确定将树形金银花、魔芋、香菇作为该村的三大主导产业。公开向群众承诺:产业户每增加5000袋香菇奖励1000元,金银花每增种一亩奖励200元,魔芋每增种一亩奖励500元。

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彼此都留了电话。一些干部对贫苦户说:“既然是亲戚,就要互相走动。只要能帮上忙,啥时候啥事情都可以给我们打电话!

机制保障:“六大机制”确保“双包双促”常态化

丹凤县突出以推动机制创新破题,为“五位一体”模式内“双包双促”精准扶贫工作提供组织领导、项目资金、政策驱动等支撑和保障,确保“以精准扶贫统揽农村工作”的理念渗透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中,形成常态化态势。

一是领导牵头组团包镇抓点、部门建队包村、干部驻点包户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县上组建了16个扶贫攻坚行动工作团,有县级领导人团长,牵头部门负责和乡镇书记任副团长,各包村单位“一把手”为团员,承担捆绑式的包抓责任。同时成立112个驻村工作队,包村部门“一把手”任队长,部门副职和乡镇副职任副队长,具体落实所包村的工作人任务。在此机制内,包括从县委书记、县长到普通干部,按照县级包5户、科级包3户、一般干部包1户的要求,结对“攀亲”包扶。全县抽调1511名干部驻村联户包抓贫困户1.1346万户4.0106万人。

二是建立资源整合机制。县上出台了专门的“双包双促”精准扶贫十大政策措施,包括资金整合、产业发展、技能培训、就业创业、到户项目、医疗救助、困难学习救助、产业信贷、企业联村帮扶、陕南移民搬迁等“十大政策扶贫措施”。专门设立了产业发展信贷扶持专项资金1200万元,县财政按照每年不少于300万元予以配套。

三是典型带动机制。在采取下派干部包抓的同时,采取典型引路、示范引导的办法,区分不地域,确定武关镇楼子村、峦庄镇马家坪村、土门镇东炉村、蔡川镇蔡川村等12个示范村,由县级领导和有项目渠道的职能部门包抓。按照每年由包抓部门自筹30万元、安排扶贫切块资金40万元、县财政筹措不少于30万元的比例筹资,实施示范村“四改”“四清”“三化”工程,建设一批“田园式村庄”和“生态式家园”。县政府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对于在每年底完成任务的示范村奖励20万元,确保3年内每个示范村筹集资金不少于400万元。

四是建立“双向承诺”机制。包扶干部与贫困户签订承诺书,明确干部包扶职责,同步落实贫困户配合责任,唱好“二人转”,避免自唱自拉式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独角戏”。

五是建立党建引领机制。县委按照部门联乡包村、扶贫包村、活动联系村等“多点合一”的原则,从县镇机关选定优秀党员干部以“第一书记”身份派驻村上当“村官”。根据各村情况“对症下药”,确定县级领导联系包抓,从直部门的负责人中选派党建指导员或经济指导员,形成合力攻坚的格局。发挥县级部门的项目和行政资源优势,以集中解决群众最急需、最期盼的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

六是建立问责问效机制。实行“一年一考核、两年一评估、三年一兑现”,将考核结果部门单位和干部职工评优树模、评价实绩、提拔使用的“伯乐选马场”。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对工作开展情况跟踪督查,及时指出存在问题。

干部下基层,群众得实惠。通过一年来的努力,水毁河堤修整了,种植结构调整了,日光温室建起来了,现代化的养殖小区多起来了,路通了,饮水有保障了,沼气池有了,居住环境改善了,卫生室、党员活动室等公共设施建起来了。

丹凤县实施“五位一体”精准扶贫工作,如春风春雨在贫困户的心里播下了一粒粒希望的种子,也催生贫困的乡村一天天焕发出新面貌。(谢华 周文治 樊利仁 冯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