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181家企业退出规上工业企业 为啥退?

26.04.2016  11:24

  2015年,陕西共退出规上工业企业181家,占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总量的3.6%。从企业的退规,我们既看到了工业经济中出现的困难,也看到了国家“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等前期宏观调控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

  

  资料图

  经济发展是一种“创造性的毁灭”过程。企业之间的创新竞争不断淘汰落后的企业,留下成功的企业,而这种持续的企业进入和退出,构成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动力。4月7日,陕西省统计局发布2015年“规上”工业企业退出情况简析,全省共退出规上工业企业181家,占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总量的3.6%。

  规上企业,指的是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规上工业企业是工业企业中的核心力量,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近年来,陕西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增长较快,五年来数量增长近五成,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然而,每年都会有少量企业从规上工业库中退出,这既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又是我们不可忽视的问题。

  哪些企业退出了

  据了解,此次退出规上工业整体分为两大类:由于效益下滑、停产、关闭、破产、注销等原因,退出规上工业库,占总量的69.6%;企业改制,融入到新的企业主体中,或者转行为其他行业,占总量的30.4%。

  因效益下滑、停产、关闭、破产、注销等原因的退出企业,削弱了全省工业经济,该部分企业2015年工业总产值50.6亿元,占全省规上工业总产值的2.3%;资产总额108亿元,占全省规上工业总资产0.4%;主营业务收入45.9亿元,占全省规上工业总收入0.3%。比如陕西国琳华泰沥青产品有限公司,该公司主营业务是为大型高速公路生产沥青混凝土,目前该公路修建已经结束,企业由于没有新的订单而停产。

  分行业看,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退出数量分别占20.3%、78%、1.7%,其中采矿业中的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退出数量最多,18家;制造业中退出数量较多的是非金属矿物制造业和农副食品加工业,分别为18家、16家。

  分地区看,关中地区退出总量、与存量占比均高于陕南、陕北。关中地区共退出128家,占退出总量71.1%,较存量占比高9个百分点。陕南、陕北分别退出31家、21家,占退出总量17.2%、11.7%,较存量占比低4.6、4.4个百分点。各市退出数量基本与本市存量占比持平,退出数量最多的是西安,73家,其次是渭南、咸阳、安康,杨凌示范区最少,仅2家。

  有专家表示,从企业的退规,既看到了工业经济中出现的困难,也看到了国家“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等前期宏观调控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

  这些企业为啥退

  如同人的生老病死一样,企业的发展也会经历各种各样的起伏阶段。市场上有进入的企业,就会有退出的企业。观察这次退出的规上工业企业,我们会发现他们退出的原因多种多样,但究其根本,无外乎客观的外界大环境所致和企业自身原因。

  客观上,中国经济早已进入了新常态,告别了过去那种粗放式增长的局面。一是受煤炭、石油、钢材价格下跌影响,部分煤炭开采洗选、石油开采及钢材生产企业亏损严重,其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均受影响;二是资源枯竭,迫使部分采矿企业及以相应原材料加工为主业的企业停产关闭;三是经济形势低迷、市场供求不旺、产品滞销导致企业被迫停产关闭;四是企业政策性关闭,包括环保指标超标、产能落后等情况。

  事实上,在今年2月17日省政府召开的专题会议上,省委书记、时任陕西省省长娄勤俭就曾研究部署煤炭、钢铁行业去产能工作。他强调,要认真按照国家部署,系统谋划,用活政策,全力化解过剩落后产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稳定增长;要在科学研判、全面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尽快制定落后产能退出方案;要采取多种渠道妥善安置分流职工,认真落实各项社会保障政策,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确保企业有序运转、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