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医生身残志坚 18年坚持轮椅上接诊感动乡里

12.12.2015  09:30

  我国乡村医生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他们半农半医,一根针、一把草治病,被誉为乡村里流动着的“120”。目前有110多万名乡村医生长期植根农村,他们是我国卫生保健链条上最基础、最重要也是最温暖的一环。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沙洛村的乡村医生孙庆勇,就是他们其中的一员。他身残志坚、积极进取,从不因为自己的身体情况而降低医务工作标准,从不因为个人不幸而轻言事业上的放弃。

  孙庆勇给买药的村民介绍用法用量。图片来源:陕西文明网

  1.怀揣梦想 走上治病救人从医路

  孙庆勇设在自己家里的村卫生室,堂屋被隔断分为门诊室和药房,空间略显狭小,室内却一尘不染、干净整洁。

  坐在轮椅上的孙庆勇正在门诊室与药房间往来,忙着给一位老太太诊治,清瘦的脸上始终带着微笑,双目放射出坚毅的光芒。他说:“上初二的时候,看到电视里的医生给人看病解除病痛,很受人尊敬,我也就想和他们一个样。”如果不是有轮椅,很难让人相信孙庆勇是个高位截瘫的残疾人,更难相信的是他19年如一日坚持给乡亲们看病。

  家里姊妹多,加上父亲英年早逝,孙庆勇初中毕业后考上高中,却因家庭困难只得放弃继续读书的机会,医生梦也由此而破灭。

  孙庆勇帮病人调配药品。图片来源:陕西文明网

  但随着国家出台一系列山区医疗工作的优抚政策,再次给了孙庆勇实现梦想的机会。当时宁陕县给7个边远镇定向培养义务人员,听到这个消息后,他喜出望外地去报名参加考试。1984年秋天,16岁的孙庆勇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汉阴卫校,终于如愿以偿实现了当医生的梦想。3年后,卫校毕业的他分配到原沙洛乡卫生院工作。当时,卫生院就他和院长张远贵俩人,张远贵拄着拐杖,腿脚不太方便,孙庆勇就主动承担了出诊和计划免疫等外出工作。

  那时,计划免疫工作开始不久,群众不仅不能接受,而且还有抵触情绪,他跑遍全乡的村组和农户,挨家挨户地去宣传和做思想工作,在孙庆勇的不断努力下,计划免疫工作很快就在全乡顺利的全面推开。

  院长张远贵是名老中医,一有空闲时间他就虚心向院长请教,潜心学习中医诊疗技术。“我的中医全部是向张院长学的。”孙庆勇说,因为喜欢做医生,所以工作起来感觉格外有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