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身边典型照亮人心——省文明委组织评选“陕西好人”活动纪实

19.01.2015  10:28

  本报记者 魏伟 本报通讯员 贾永安 陈雪萍

  有一种力量,让人心生敬仰;有一种力量,让人热血激荡;有一种力量,让人看到爱和希望。这力量,来自信仰、来自爱心、来自奉献,来自正能量的相互传递。

  一个好人一盏灯,一个典型一面旗。自2014年5月省文明委组织开展“陕西好人”评选活动以来,我省各市区、各行业、各部门共推荐上报“好人”典型1000多人次。经网友投票、专家评审,活动最终选出梁增基、周红亮、李淑兰等“陕西好人”132名。

  这上榜的132名“陕西好人”,犹如一座座灯塔,照亮了三秦大地的角角落落,激励更多的群众崇德向善;又如一面面旗帜,引导人们积极投身道德实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今,在三秦大地,正如歌中所唱的:“好人就在身边,也许是老张小李,好人就在身边,也许是大叔阿姨,好人就在身边,也许是同事邻里……”倡扬文明、践行真善美正在全省各地蔚然成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无论对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还是一个公民来说,核心价值观都是精神支柱,是行动指南。然而,如何从日常生活中培育公民的核心价值观,让核心价值观真正做到落地生根可亲可学?陕西的实践表明,通过评选“陕西好人”,发掘先进典型,用群众身边的榜样来引领社会风尚,是提高全省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边的典型最有说服力。省文明委组织评选“陕西好人”,就是要在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在全社会形成“发现好人、推荐好人、崇尚好人、争做好人”的良好风尚,通过树立先进典型,引导人们见贤思齐,崇尚美德,知荣辱、讲正气、学先进、做好人,弘扬社会正气,倡导文明新风。

  2014年,我省共评选出陕西好人7期,132人荣登“陕西好人榜”。各市区、各行业和各部门共推荐上报“好人”典型1000余人次。陕西文明网先后展示7期320人次。经网友投票、专家评审,我省给中央文明网推荐展示210人次,其中42人荣登“中国好人榜”。评选活动得到广大干部群众和青少年的积极支持,得到网民的积极参与。

  道德的力量最感人,“陕西好人”的事迹广泛流传。在评出的“陕西好人”中,榆林市绥德消防队“呐喊哥”争分夺秒挽回鲜活生命的事迹在央视、网络等各大媒体广泛传播,网友们称:“呐喊哥”喊出了对生命的珍视、对职责的坚守。“好干部”聂国松在勇救落水儿童后留下终身后遗症,面对鲜花和掌声,他只有平静的一句话:这是我应该做的。网友留言说:“同样是生命,他却不顾自己的安危挽回另一个生命。别去问值还是不值,生命的价值从来不是用交换体现!”评审专家为梁增基写的推荐词说:他几乎把一生的精力和心血都投入到爱农、支农、科技兴农的事业中,用无私敬业和执著追求,在旱塬百姓心中谱写了共产党员的人生凯歌。

  还有,坚守黄河岸边的任凤祥志愿者服务队,“背着妈妈上学”的最美孝心少年马佩瑶,“全国优秀环卫工人”穆水桃……一个个可亲可敬的“好人”,从三秦大地的各个角落被推选出来,展现在我们面前,如清流滋润着我们的心田,用爱心感动着我们携手前行。

  “好人”的成长不是偶然。每一个好人背后,都闪动着许多爱的身影,连接着家风的熏陶、学校的教育、单位的引导、邻里的和谐。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看望慰问道德模范和“陕西好人”;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景俊海多次对“陕西好人”评选和宣传作出批示:让“陕西好人”更好地传承和弘扬。省文明办专职副主任鲍贻勇认为,评选“陕西好人”,把传统美德和现代文明链接起来,让和谐社会的每一个细胞更加生动,从而聚集更多的正能量,为“三个陕西”建设提供强大的道德支撑和精神动力。

  每月一期的“陕西好人”刚一评出,省内主流媒体《陕西日报》、陕西电视台及各市区媒体就开辟专栏,对评出的“陕西好人”均进行强力宣传,从舆论上积极营造“陕西好人”的道德氛围,充分展现他们的感人事迹和高尚品德。陕西传媒网、西部网、陕西文明网等网站及时跟踪,展示和宣传“陕西好人”,努力把推选活动变成教育人、鼓舞人、激励人、宣传人的生动实践,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

  众人拾柴火焰高,众星捧月月更明。随着道德模范和“陕西好人”评选工作的推进并逐步迈入制度化、常态化,“陕西好人”的知晓率和支持率不断提升,逐渐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更重要的是,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和孝老爱亲逐渐成为大多数人的自觉行动。

  从2012年6月至今,彬县涌现出3个“陕西好人”和32名“中国好人”。该县县委宣传部部长李保卫说:开展“中国好人”、“陕西好人”评选活动,是弘扬社会正能量、激发社会活力的有效途径,我们通过深化活动,放大“好人”效应,不断提升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道德素养,培育良好的社会风尚。事实证明,彬县涌现出的诸多“中国好人”、“陕西好人”和“彬县好人”也为全县干部群众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实践的楷模。

  在“陕西好人”的带动和影响下,全省各地掀起学先进、做好人、评模范的热潮。耀州区积极弘扬好人文化,形成了“耀州好人模式”,使得耀州好人辈出,“做好人成好事”成为耀州的社会风尚。宝鸡市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赵二保、陈礼国、全国优秀志愿者刘建伟、“中国好人”郝晓辉、闫敏等一批楷模。在“模范”、“好人”的引领下,该市9万余名机关干部、近10万名高职大中专院校青年学生、5000多名各界专业技术人员全部加入了志愿服务队伍,组建起“青春驿站”、“公益联盟”等150多个爱心志愿服务组织,使得宝鸡的志愿者人数超过40万。他们长年活跃在群众中间,为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推动着社会风气不断向善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