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热词:“供给侧改革”需从根源实现精准生产

26.01.2016  09:36

  “供给侧”,一个看似学术的词汇,在今年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中频繁出现,受到参加省“两会”代表和委员们的热议。

  代表热议“供给侧” 用技术创新让消费者主动选择

  “‘供给侧’的概念放在任何行业里都行得通,企业在转型的过程中尽量不单兵作战,做到抱团取暖,精准定位。”陕西省人大代表、陕鼓动力董事长印建安说到。

  印建安在发言中表示,企业在转型升级中更应该注重实效,注重市场需求。“有些东西供大于求不单单是因为需求降低,而是因为技术落后,就好比现在生活中有电卡、水卡、气卡,这么多卡同时装着一定很麻烦,可如果通过技术创新,将这些卡合成一张卡,那不仅仅省了资源,还优化了技术,消费者也更愿意买。”印建安举例道。

  “以前在社区配套图书馆,可是大家现在很多人不爱看书,更愿意用电脑,所以我们就会相应的在图书室配些电脑,这样一来不浪费,二来也能让图书室得到更好的利用。” 来自基层社区的省人大代表、铜川市红旗社区党总支书记李秋莲告诉记者,“供给侧”的概念不仅仅体现在企业发展中,在社区服务中同样可以得到延伸。

  专家:“供给侧”可避免产能过剩 实现精准生产

  “所谓‘供给侧’,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而与之相对的‘需求侧’,则包括公众所熟知的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多用刺激的手段来驱赶马车前进。”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吴刚解释道。

  吴刚表示,长期以来中国经济都过度重视需求侧,而忽视供给侧,这就导致了产能过剩。一个新兴行业诞生,所有资源一拥而上,一方面不计成本投入,另一方面却低标准重复建设,生产的产品市场反倒不买账。

  “供给侧改革其实是在追根溯源,从而实现精准生产。”吴刚说。

  吴刚认为,要做好供给侧改革,就必须做好“”和“”这两项工作。所谓“”,就是通过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的手段,关停落后企业,去除掉这部分落后产能;鼓励市场消化掉各类库存产品;同时去除杠杆,避免金融风险的发生。

  所谓“”,就是鼓励产能合作,把多余的过剩的产能转移出去。吴刚以陕西水泥为例,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导致产能严重过剩。但中亚国家这些年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又急需这方面的产业支撑。双方开展产能合作,刚好各取所需。

  通过供给侧改革的“”与“”,给陕西经济发展腾出新的空间,吴刚表示,陕西有许多产业,比如3D打印、生物制药、航空航天目前都已经占有了发展的先机,在未来这些新兴产业将成为驱动陕西经济发展的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