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公安系统定期面对面向群众汇报打造民生警务

22.11.2014  11:43

  定期面对面向群众汇报公安各项工作,并听取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意见;

  推出千名民警联系千个派出所制度,所有公安厅机关党员干部均联系一个基层派出所;

  建成警务室28424个,配备警务室民警9531名,陕西省警务室民警已达到派出所总警力的63%;

  在认真落实8类50项便民利民措施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推出了一批新的便民利民措施。

  ……

  全省公安机关扭住基层基础工作重点不放松,真诚倾听群众意见呼声,虚心接受人民群众监督,今年,省公安厅在开展“为何从警、如何做警、为谁用警”大讨论基础上,推出“向人民汇报”活动,汇出了真情,汇出了实绩,汇出了信任。

  “面对面”和群众交心

  深秋时节,虽然天已变凉,但在铜川市耀州区活龙村村委会却是热闹非凡。公安民警和村干部、村党员、群众代表等三十多人围坐一堂,畅所欲言。

  党员干部代表张景峰说道,“目前,石柱镇的社会治安越来越好,经常能看到警车在辖区巡逻,民警能够依法办案,文明执法方面做得非常好,希望再接再厉,派出所出警能够更快,给群众能够提供预约服务。

  这边张景峰刚说完,那边群众代表张生辉就接过话茬:“听了胡所长的汇报,我感到非常满意,邻居们现在都能和谐相处,对生活环境也有了安全感,希望今后户籍室的窗口服务能够更加便民,民警执法能够更加规范。

  面对群众的直言不讳的意见,胡国强频频点头,并认真记录。原来,石柱派出所所长胡国强、教导员刘学宏带领民警深入辖区,开展“向人民汇报”活动,面对面向群众汇报派出所近期的各项工作,并听取群众对所里工作的意见。

  今年陕西省公安厅结合全省公安工作实际部署开展了“向人民汇报”活动,不仅将其作为推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举措,而且作为固本强基的一项重点工作长期坚持下去。

  活动开展以来,田间地头、工矿村组、学校社区随时能看到公安民警的身影,各级公安机关因地制宜地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开展向人民汇报活动,帮助人民群众了解公安机关的工作动态;征求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意见、建议;接受人民群众监督,改进工作作风;弘扬主旋律,普及法律常识,增强社会正能量;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陕西省公安厅以定期与适时进行新闻发布工作为突破,及时、准确、全面汇报公安工作情况和社会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满足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其中包括3项交通管理便民服务措施、“陕西省公安厅关于暴力恐怖犯罪活动举报奖励实施办法”、“2014秦剑行动”阶段性成果等内容。

  开通@陕西公安政务微博,认真值守、精心策划,设置了路况播报、治安播报、警方提示、警方在行动等多个话题,持续、热情地与群众互动交流,回复网民咨询投诉,节日期间与警航联手实时播报路况,为群众出行提供方便,受到三秦网友热捧。

  西安市公安局突出“五防五打五管控”这一中心环节,集中汇报公安机关在打击犯罪、反恐维稳等方面的成效,积极推动6类25项等便民举措深入开展,争取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理解、配合与支持。

  宝鸡市公安局围绕开展“全面向人民承诺、定期向人民汇报、评议向人民赢取”主题活动,建立向群众“早请教晚汇报”机制问计于民,坚持向人民承诺五坚决,汇报内容五清楚,向人民赢取“五满意”,受到群众欢迎。

  商洛市公安局以“两代一委”座谈会、警营开放日、门户网站在线交流、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新闻策划会、与广播电视台联合推出“警营故事”和“小凤说故事”栏目等方式,强力推进活动开展。

  安康市公安局将“向人民汇报”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建立体现人民满意标准的公安工作考核和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加强对“向人民汇报”工作情况指导、检查和考核。

  全省各级公安机关通过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面对面”和群众交心,真诚倾听群众的意见、建议和呼声,虚心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及时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切实增进和人民群众的感情,努力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点对点”为群众服务

  11月21日上午,西安市文景路枣园南岭社区居民周杰走进小区里的警务室,让民警给他出一份户籍证明。“民警在电脑上输入我的身份证号码,又用摄像头给咱拍了照,前后2分钟,户籍证明就打印出来了。”周杰感叹,“有了社区警务室真方便,在社区警务室工作平台开通之前,从社区到派出所有五、六公里远,坐公交还没直达车,开个证明起码得半天时间。

  “权力下放警务室,服务群众零距离”。社区是社会活动的最小单元,社区警务工作是社会治理和群众工作的重要载体。全省公安机关站在全局和社会安全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到推进社区警务工作是创新社会治理的迫切需要,是践行群众路线、密切警民关系的有效形式,大力推进社区民警专职化,把警力切实下放到基层。

  落实从优待警措施,对社区民警给予更多关爱,营造“拴心留人”的工作环境;各级公安机关把社区民警专职化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加强工作考核,强化暗访检查,真抓实干,强力推进;高度重视社区警务工作,切实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全省公安机关努力把社区警务工作和社区民警专职化打造成陕西公安的亮丽名片。

  陕西省公安厅按照一个社区建一个警务室、一个行政村建一个警务室的建设目标,将城乡社区警务工作作为厅长主抓的重点工作之一,持续推进。陕西省公安厅厅长杜航伟亲自到西安市公安局莲湖分局北关派出所“担任一周所长”,解决社区民警专职化工作的具体问题,推动全省社区民警专职化开展。

  在深入调研基础上,陕西省公安厅制定出台《陕西省社区民警专职化工作意见》,对社区民警专职化进行全面规划,按照实有人口3000人以下的社区配备1名、实有人口3000人至1万人的社区配备2名、1万人以上的社区至少配备3名的标准配备专职社区民警。并且推出千名民警联系千个派出所制度,所有厅级机关党员干部联系一个基层派出所,并且规定具备两年以上工作经验才有提拔资格。

  陕西省公安厅明确专职社区民警工作职责,原则上不参加派出所值班,不查办辖区以外刑事案件、治安案件,不参与社区外临时性、应急性等警务活动;明确城市社区警务室每室每年1万元办公经费的标准、警务室专职辅警工资待遇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水平的标准纳入财政预算,并逐步提高专职社区民警的津补贴标准。

  截至目前,陕西省共建成社区警务室1805个,农村中心警务室3651个,农村普通警务室22968个,配备警务室民警9531名,全省警务室民警已达到派出所总警力的63%。警务室民警每天都要沉到社区村组与群众面对面地开展工作,平均每周下责任区30多个小时,让群众不出社区和村组,便可得到绝大多数与公安工作有关的服务,促进了公安便民利民措施的有效落实。

  “进得了门、说得上话、交得上心”。警务室民警在管理实有人口、掌握社情民意、排查调处矛盾纠纷、组织群众巡逻防范、打击处理违法犯罪、服务人民群众等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辖区社会治安形势明显好转。同时,全省警务室民警共建立公安微博、网上警务室、QQ警务群、微信群等网上沟通平台784个,粉丝达400余万人,充分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社区民警点对点地为群众服务,为群众送去了实实在在的平安和便利。全省“零发案”社区达到524个,同比上升15%,“零发案”行政村10513个,同比上升19.4%。

  “心贴心”给群众办事

  居民身份证申办时限由60天缩短至30天,居民需要时可办理邮政速递。

  对申领临时居民身份证的,1天内办结。

  对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残疾人,公安派出所提供上门办理户口登记和居民身份证等服务。

  建立全省交通违法信息自助查询和处理平台,提供交通违法信息查询、网上裁决和缴款服务。

  机动车驾驶人科目一考试逐步下放到县级车管所,方便群众就近参加考试。

  ……

  积极回应群众对热点问题的期待,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心贴心”给群众办事,陕西省公安厅党委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基层公安机关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出台了《陕西省公安机关改进作风便民利民8类50项措施》。

  “群众满不满意是关键的考核标准,群众方不方便是公安工作的重要要求。”各级公安机关在认真落实省厅8类50项便民利民措施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推出了一批新的便民利民措施。

  出入境管理部门积极争取,主动工作,西安咸阳机场口岸对部分外国人实施72小时过境免签和西咸新区赴台“自由行”两项政策同时获得公安部批准实施。

  刑侦部门建立了公益网站“三秦回家网”,这也是目前省一级公安机关建立的唯一的公益性网站,已经发布失踪人员信息425条,并依托相关信息、线索,成功营救了2名安康籍失踪儿童,受到各大媒体和广大网民一致称赞。

  交警部门创新推出了机动车省内异地直接检验制度,目前已为群众办理异地无委托检验车辆16000余台,极大地方便了办事群众。

  治安部门稳步推进“农进城”工作,共办理有条件农村居民进城落户40.5万人,总计达到380.5万人。消防、交警部门坚持把公共安全作为最大的民生警务,持续开展消防安全、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全省没有发生重大群死群伤火灾事故,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了近30%。

  针对群众对治安环境新期望,省公安厅把“2014秦剑行动”作为全年工作主线,按照“三打击三整治三防范”的部署要求,坚持打、整、防多管齐下,始终保持对违法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破获了一大批有影响的大案要案。目前,全省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29145起,查处治安案件104901起。

  刑侦部门连续开展了7个波次的专项打击行动,破获了一大批有影响的大案要案。治安部门集中开展打击食品药品犯罪、环境污染犯罪,重拳整治涉黄涉赌等突出治安问题。经侦部门打击经济犯罪专项行动、禁毒部门“大收戒”行动效果明显,破获案件同比大幅提升,全省治安环境持续好转。(记者 秦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