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并轨”制度施行 公务员工资会涨吗

25.12.2014  10:32

  我国将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与城镇职工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这意味着,近4000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将告别“免缴费”。改革后,公务员工资是否会普涨?养老待遇是否会下降?全国范围同步改革,钱从哪里来?这些问题受到不少人关注。

   有专家认为:公务员工资可能实现普涨

  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的《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透露,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建立与企业相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改革退休费计发办法。报告同时指出,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完善工资制度同步推进。

  “这样的话,在全面实现养老并轨之前,公务员工资可能实现普涨。”西南政法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教授熊晖说,“但是大幅上涨可能性不大,主要是为了覆盖社保支出部分。

  熊晖指出,当前很多基层地区的公务员群体工资水平相对较低,而社保个人缴费的比例不低,对于那些月收入2000余元的基层公务员而言,自己负担各项社保缴费相对困难。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则认为,实施养老“并轨”并不意味着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必然上涨,但却是调整工资制度的好机会。国家应支付改革的初始成本,即适当增加一次工资,以消减改革初期带来的阵痛,促使制度平稳转型。

   建立职业年金:退休待遇不会有太大变化

  “改革后,我的退休金会不会少很多呀?”这是许多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最关心的问题。

  上述报告指出,职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步建立。西南政法大学教授陈步雷认为,这是为减少改革阻力,给总数接近4000万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吃下“定心丸”,“建立职业年金就是为了补充待遇降低的部分,因此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待遇不会出现明显下降。

  郑功成则认为:“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基本养老金那部分肯定会减少,但加上职业年金,总体待遇应该不会有太大变化。

   应该怎么改?“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在全国范围同步实施,如保证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待遇不降低,钱从哪里来呢?

  熊晖认为,养老保险目前个人缴费是小头,基金支付和财政补助才是大头,国家应在制度转轨期间承担这部分转制成本,建立起职业年金最为关键,这部分资金应该会由财政资金和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双重投入。

  “从目前来看,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有两条路,一是沿用企业养老改革时的视同缴费政策,这样对于财政资金的压力会小很多,但今后也面临养老金个人账户亏空的问题。二是由财政一次性将个人账户做实,但这对于财政将产生巨大压力。”熊晖说,结合实际情况来看,沿用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政策是明智之举,既可以减少改革面临的阻碍,也能通过经济逐渐发展消化历史的欠账。

  郑功成指出,这次改革的关键是如何建立稳妥的“中人”过渡办法,让老人和新人之外的“中人”养老问题得到妥善解决。陈步雷建议,对于“中人”,应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和强制性职业年金双支柱的制度。“中人”的强制性职业年金应实行非积累模式,列入当期财政预算。陈步雷说:“通过基本养老金和补充养老金基本保持‘中人’养老金待遇,能降低改革阻力。”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