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纪实

13.04.2015  11:18

  蓝天白云、如茵绿草、五彩毡房、成群牛羊,将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广袤的原野装点成一幅七彩画卷。锡林郭勒天堂草原的美源于自然天成,而锡林郭勒盟的安宁稳定却与军民融合建边、强边、管边紧密相连。

  随着驻地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锡盟一批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相继上马,从一开始,军地双方就按照“ 平战结合、军民兼容”的要求,将军事功能嵌入基础设施建设之中。在锡林浩特火车站、二连浩特机场新建和锡林浩特机场扩建工程中,充分考虑军事功能,预留了军事卸载平台和军事通信接口;将国防交通纳入民用交通体系一并建设,仅一年多时间将全盟998 公里的边防公路全线修建贯通;边防连队营房水、电、暖配套设施逐步得到完善,广播电视的开通使边防一线官兵能够及时收听收看到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同时,也丰富了官兵的业余文化生活。近年来,边防一线基础设施随着驻地经济的发展不断改观,边防官兵的物质生活日新月异,广大官兵守边爱边的热情更加高涨。

  在“ 联”上下功夫,在“ 防”上有作为。他们按照编精一线、编强二线、编广三线的思想,形成梯次配置的边防管控力量格局。编精一线就是将边防连队、边防派出所和民兵应急编排成边境防卫封堵力量,主要任务是实施边境管控,处置突发事件。编强二线就是将边防部队、武警、民兵、公安、安全部门和党政机关人员编成搜捕应急力量,主要任务是纵深设卡,二线封堵。编广三线就是将部队、武警机动分队和地方相关部门人员编成机动支援力量,主要担负增援和补充任务。2007年来,军地先后开展边境封控行动15 次、联合清边28 次、组织边境民兵与边防连队联编联训1.2万人次,边防政策宣传月活动十余次,“ 三线力量”成功抓获第三国偷渡人员13 起36 人,走私、狩猎等边境违法犯罪案件24 起44 人次,始终保持了边境地区的高度安宁稳固,边防军警部队连续5 年实现“”涉外事件。

  千里边防线,一网收眼前。近年来,科技的飞速发展又给锡林郭勒盟边防线插上了信息的翅膀。锡林郭勒盟和边境旗(市)先后投入178万元,完成了全盟960公里的边防光缆铺设任务,在全盟逐步建立了以“一个中心”为中枢、“ 两纵两横网络”为主线、“ 三大系统”为重点的信息网络平台。“一个中心”,即军分区边防视频监控中心;“两纵”,即贯通从盟到边境苏木,从军分区到一线连队、哨所(点);“两横”即联通政府相关部门、主要联防单位。通过对各级边防部队、边检口岸、草原110等系统的集成改造,建成视频监控、指挥控制、执勤管理三大系统,实现了“ 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军地兼容、反应灵敏、处置高效”的建设目标。笔者走进锡林郭勒军分区作战军分区指挥中心,看到集国防动员、边防监控、应急指挥于一体的军地信息指挥平台正在运行,全盟的社情、民情、边情尽收眼底、一览无余。军分区领导介绍说,目前,军分区所属某边防团的所有边防连队、哨所、辅助执勤点都接通了光缆,建起了2 个监控中心、10个监控站、8个视频前端,边防视频监控网络平台运转流畅,实现了指挥控制、信息处理、视频监控一网相连。2012年9月,自治区在锡林郭勒盟召开边防工作会议,推广了由人力控边向科技控边转型的成功做法。

  锡林郭勒盟边防委员会还大力推广2007年二连浩特现场会经验成果,制定出台了《军警民联防训练规范》《军警民联合执勤规范》等制度规定,修订完善了2类8种联防行动方案,在内蒙古自治区率先走出边境民兵与边防连队联编联训的路子。各边防连队、派出所和苏木(镇)支部每月分析边境形势,每季度开展联防行动,形成了“ 三个堡垒一条心”的工作格局,做到一个嘎查就是一个戍边堡垒、一座毡房就是一座编外哨所、一名牧民就是一名流动哨兵。2007年以来,沿边牧民先后16 次向边防连队报告情况,并协助抓获各类边境违法人员2 起5 人。

  国门巍巍,劲风疾吹。天堂草原的党政军警民携手守国门、稳边疆,合力铸就了牢不可破、坚若磐石的千里边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