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创新发展 决胜全面小康

14.03.2016  11:08
  

国家持续加大创新投入,充分体现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的决心。陕西要发挥科教优势,通过制度创新全面释放创业、创新潜能,进一步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3月9日上午,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省长娄勤俭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陕西代表团审查预算报告的小组讨论时说。

2015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到陕西视察时,作出了陕西“正在追赶超越阶段”的重要论断,强调陕西是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节点,要为国家向西开放战略的实施贡献力量。“十二五”期间,陕西实现了由欠发达省份向中等发达省份的历史性跨越。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时间节点,也是“三个陕西”建设迈向更高水平的关键期。

全国“两会”期间,记者就陕西如何找准定位、突出重点,推进创新驱动等问题采访了娄勤俭。

创新驱动成为陕西转型新引擎

2015年,从传统领域到现代领域,从技术创新到产品创新,创新驱动成为转型中陕西的巨大引擎。从煤油气田到电子信息、从航空航天到现代服务、从钢铁建材到新能源,陕西每个行业、每个领域的创新潜能都得到有效释放。

娄勤俭说,陕西是一个技术输出省,要努力把这些技术变成产品、变成产业。陕西科教资源富集,早在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颁布时,国家就赋予了陕西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探索新路径的重大使命,后来又将陕西列为全国四个创新型省份试点之一。在落实“一带一路”战略中,陕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快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依托大学、研究所和各类科技园区,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在教育、技术、产业等领域开展一系列合作,已取得十分显著的成效。

下一步工作中,陕西将以技术为核心、以资本为纽带、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努力与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更加广泛的科技合作。一是重点推进中俄丝绸之路高科技产业园和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建设,努力打造国际合作的科技创新特区。二是积极与中亚国家在能源开采、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领域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在产业发展中提升创新水平。三是依托杨凌旱作农业国际合作中心建设,为中亚国家在旱地作业、设施农业、绿肥种植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撑。四是建好中亚教育培训基地,组建与中亚国家大学的合作联盟,为联合培养创新型人才探索路径。”娄勤俭说。

娄勤俭表示,陕西要切实把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持续扩大高校和科研机构在人才使用、经费管理、项目实施等方面的自主权,砍掉科研管理中的繁文缛节,调动广大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陕西还要加强金融与科技的对接,用好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引导社会力量加大科技创新投入,落实好首台首套装备支持政策并探索建立保险补偿机制,促进科技成果加快转化。陕西也要出台针对性措施,建立合理容错机制,营造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充分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创造的活力。

发挥陕西优势融入“一带一路”战略

陕西处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位置,又被国家赋予了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和“一带一路”战略重要节点的重要使命,突出的国家战略定位给陕西带来了很强的发展优势。陕西省高校数量多,高等教育资源丰富,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学科门类齐全,研究能力比较强,有一批年富力强的科研工作者,他们在民族问题研究、考古研究、历史问题研究、边疆热点问题研究等方面在国内外都有相当的影响力。同时,陕西还有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灿烂的革命文化资源、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资源和颇具实力的现代文化资源,这些优势资源为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为加快发展动力转换,实现规模速度型发展向质量效率型发展转换,从而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的支撑。

陕西要发挥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友好交往源远流长的优势,传承和弘扬丝路精神,这是夯实民心相通的重要基础。”娄勤俭说,“中国联合有关国家和地区,成功将丝绸之路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陕西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相关州建立了友好省州关系。未来工作中,陕西将积极搭建合作平台,继续深化交流合作,进一步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人民的心灵交融。一是争取国家在陕西建设中国文化中心,组建陕西丝绸之路国际文化贸易中心,继续办好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旅游博览会和电影节;二是积极扶持丝绸之路题材文艺作品创作,推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艺术精品;三是抓好西安中央文化商务区、丝绸之路博物馆等项目建设,构建以西安为起点的丝绸之路风情体验旅游走廊;四是积极与沿线国家和地区联合开展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探索建立广泛的文化交流合作机制。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陕西,相继被国家列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陕西的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为创新型国家建设贡献陕西力量

实现创新发展,就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汇聚创新引领改革发展的正能量,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努力取得一批原创性科研成果,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提出并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使创新深度融入经济发展之中。

十二五”期间,陕西与国内13个口岸建立了合作关系,海关增加到6个,“长安号”被纳入“中欧快线”,西北大学与中亚国家建立了合作办学机制,丝绸之路成功实现跨国联合申遗。

娄勤俭表示,陕西“十三五”期间,将以实施三大国家战略任务为契机,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支持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应用,实施《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重塑具有陕西特色、体现创新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围绕更多军工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和民用企业深度参与军工生产的大目标,争取国家重大项目布局。

实现创新发展,就要引导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围绕创新发展优化配置,引导创新资源向创新活动集聚。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通过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等创造新供给,释放新的市场需求,从而形成发展新动力。“十二五”期间,世界领先水平的电子闪存、汽车电池等项目相继在陕西投产,陕西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3.7%,旅游总收入则达到3005.8亿元。坚持“三个转化”思维推进能源化工产业高端化,陕西煤化继延长集团之后跻身世界500强,能源化工产业经受严峻考验并继续发挥支柱作用。具有陕西特色现代产业体系的加速构建,使全省经济在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同时,正在积极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实现创新发展,就要拓展发展新空间,培育形成若干在全球有重要影响力的经济区,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实施《中国制造2025》,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动以提高生产率为核心的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区域增长极和经济增长点。

陕西“十三五”规划提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交通商贸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产业合作中心、文化旅游中心,与丝路沿线国家共建经济合作园区。积极复制上海自贸区经验,建立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外资管理模式。“继2013年科技部批复陕西省开展创新型省份建设后,最近,西安又被中央列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西安高新区被国务院批准为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先后赋予陕西省一系列创新试点,既是机遇,也是压力,更是责任,我们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胆子再大一些,措施更实一些,努力为创新型国家建设贡献陕西力量。”娄勤俭说。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娄勤俭表示,“十三五”期间,陕西将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新优势,厚植新动力,促进经济在转型升级中平稳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