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十一舱载医监设备西安制造 实时监测航天员生理信息

21.10.2016  14:37

10月19日,神十一航天员景海鹏、陈冬通过天地远程医疗会诊系统,成功实现了航天员和航天员支持室、远程医疗会诊中心、地面支持医院四方联动,打通了天地协同远程医疗会诊所需的数据传输链路,验证了我国首个天地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后续几天内,还将开展模拟医学问题天地协同会诊验证。而为天地远程会诊提供数据的舱载医监设备则是“西安制造”。

舱载医监设备可实时监测航天员生理信息

中国航天员中心航天员医监医保研究室主任吴斌介绍,在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中,航天员中心牵头组建了天地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系统以远程医学支持中心为枢纽,连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航天员支持室和地面支持医院,满足及时开展天地协同医学问题专家会诊的需求。

吴斌说,“这次,我们组织进行了视频图像下传测试,常规医学检查和无创心功能检查的医疗数据下传验证,结果显示话音图像清晰、医学检查数据完整,证明了天地远程医疗会诊系统链路已经调通,具备实时远程会诊能力。通过判读下传的生理参数,景海鹏、陈冬身体状况一切正常。

位于西安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九研究院第七七一研究所,为这次载人航天任务配套了多种设备,这其中就包括了舱载医监设备。该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员张遂南介绍,火箭发射时会产生很大的过载压力,航天员的呼吸、心跳等生理规律必然会受到影响。飞船每90分钟就绕地球一周,相当于地面上一个昼夜,就相当于把人体生物钟拨快了16倍。航天员虽然经过训练,但面对这样的环境若健康一旦出现状况该怎么办?舱载医监设备是飞船航天员生理信息测量系统的数据处理中心,担负着航天员“私人医生”的角色,可实时全程监测航天员在飞行过程中的心电、心率、呼吸、体温、血压等数字生理信息数据,实施飞行期间对航天员的医学监督及医学保障。同时还可通过遥测和通讯装置,将检测到的信息传送到地面,供地面医务工作人员观察、分析,指导航天员应对突发的健康状况。

目前尚不具备支持远程手术的能力

张遂南介绍,“航天员在飞船中活动频繁,人体血压、脉搏等弱信号的采集比较困难。对各项生理数据的采集,主要依靠航天员身上穿着的生理背心。此外还有两个测量设备,一个是航天员运动力量测量设备,可以对航天员在跑台上跑步时的运动力量进行测量并记录;另一个是操作力测试设备,可以对航天员在进行按压、推拉、旋转等各种操作时的力量进行记录。之所以记录这些数据,主要是为了分析长期太空生活对航天员健康的影响。这些数据不仅有助于对航天员的天地远程会诊,也对空间站建设以及将来要长时间在空间站生活的航天员的预防保健等有着重要意义。

张遂南说,“与一般医用监测仪器相比,舱载医监设备除了需要可靠和安全外,还要具备检测、存储、传输和处理的功能,检测到的信号要通过多种通道传输到主机仪表和装置,从而实现对航天员实施全面有效的医学监督,确保航天员身体健康。地面上有医生随时监测,一旦出现突然情况可以提出一些建议。目前尚不具备支持远程做手术的能力,以后可能会在这些方面进行研究。

据七七一研究所宇航事业部部长何海峰介绍,七七一所还为神舟十一号提供了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数据处理装置。环控装置安装在返回舱的大底,负责环控分系统中测量控制子系统的数据采集、处理。在航天员发汗时,及时对飞船内的环境进行除湿,同时对返回舱内的温度、湿度、烟火报警、灭火指令等进行有效控制。此外,它还负责实时采集并计算返回舱内的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含量,通过压力控制,保持适合人体生存的常压状态。

华商报记者 马虎振


编辑:张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