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亿产业崛起 新兴产业“续力”陕西速度

22.10.2014  11:24
 

  本报记者 汪曼莉

  今年5月,一期投资额达70亿美元的三星(中国)半导体有限公司正式竣工,高端存储芯片由此投入生产。三星的发力,助推着陕西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前景可期”。如省长娄勤俭所说,三星落户将使西安在电子信息产业具备从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到设计、生产、销售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促进西部大开发及陕西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带动西部乃至我国信息产业升级。

  在上半年,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态势迅猛,同比增长约21%。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从信息产业的较高增长势头中“可见一斑”。今年上半年,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706亿元,增长14.2%,较全省生产总值增速高4.5个百分点,占全省生产总值9.5%,较去年同期提高0.25个百分点。

  六大国家级产业园 集聚效应明显

  国家级高新区已成为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承载。

  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建设了生物医药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环保科技产业园等专业化园区,设立了7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重点突破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的关键技术和大规模开发应用。目前已形成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和通信、光伏与半导体照明、电力设备与能源技术、电子元器件、汽车、软件与服务外包、生物制药、创新型服务业等八大产业集群。

  在信息产业发展上,西安高新区已成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主要聚集区,吸引了美国英特尔、美光半导体、应用材料、霍尼维尔、韩国信泰电子、日本NEC、台湾华新丽华、华为、中兴等世界500强企业和国际、国内知名电子信息企业入驻,拥有电子信息企业超过千家。2013年,高新区电子信息实现营业收入1045.83亿元。

  4月17日,世界500强美国强生公司全球最大供应链生产基地项目在高新区开工建设。基地将采用世界顶级的制造技术和先进的质量体系,预计2018年投产后,其产能将远远高于现有生产基地,预计片剂和胶囊的固体设计年产能力达40亿包装单位,非固体设计能力年产量含950吨乳膏和570万支包装单位。生物医药产业在高新区的发展愈发强劲——在草堂基地启动了5平方公里的生物医药园规划和建设;西安巨子生物基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类人胶原蛋白”,在今年年初荣获了201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区内已聚集各类生物医药企业340余家,2013年,生物医药实现营业收入422.56亿元……

  在获得了国家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钛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国家钛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石油装备特色产业基地、国家重型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等殊荣后,宝鸡高新区激发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内生动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跑步向前”。

  亚洲最大的钛粉企业宝鸡富士特钛业公司落户宝鸡高新区;投资2亿元的台湾华新丽华股份独资的“特种钢中厚板材生产项目”在宝鸡高新区建成;由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与宝钛集团投资26亿元的国家核级锆材研发及检测中心暨核级锆材生产线项目落户宝鸡高新区,形成了包括核级海绵锆、锆合金熔炼、锆加工材等在内的完整的核级锆材产业体系,填补了我国核级锆材生产空白……宝鸡高新区已成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以钛为主,钨、钼、钽、铌、锆、铪等稀有金属加工并存的金属材料加工、销售、研发基地。目前基地内以宝钛集团为龙头,聚集科研、生产、加工、贸易和流通企业440余家,其中近30家被认定为钛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

  到2015年,宝鸡钛产业基地将实现年销售收入600亿元,出口创汇10亿美元;国核宝钛锆业将形成年产2000吨核级海绵钛、500吨核级成品锆材和500吨工业锆的生产规模。宝鸡将真正成为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宝鸡高新区将成为全球钛材料产业的创新网络结点、国内最大的规模化和集群化生产基地,“宝鸡•中国钛谷”品牌将享誉国际。

  自2012年被国家批准为国家级高新区,榆林高新区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积极突围,大力培育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以资源型产业扶持新兴产业发展。在新能源产业方面,以入选国家首批新能源示范创建城市为契机,把风电作为新能源产业发展龙头,强力推进风电开发;构建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光伏发电产业链,推进太阳能光电光热建筑一体化、太阳能照明示范工程,建设国内知名光伏产品生产和应用基地;探索发展风光互补和分布式光伏电站,引导企业开展风光互补以及风光储一体化技术研究。在节能环保产业方面,重点发展粉煤灰、煤矸石、脱硫石膏、镁渣等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积极开发高效电捕焦、高性能防渗材料、脱硝催化剂、固废处理固化剂等节能环保材料。在生物医药产业,加快发展黄芪、甘草、沙棘、麻黄等中草药材生产加工,大力发展蓖麻、紫穗槐、长柄扁桃等生物质提取。在新材料产业方面,积极发展化工新材料、轻质高性能结构材料、新能源材料、非金属型复合材料。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积极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支持榆阳陕汽新能源汽车扩大生产规模,提升发展水平,建设配套服务设施。

  ……

  我省的六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区,已然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和崛起的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