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宝商终南山出家当全真道长 发微博破迷信成网红

12.05.2016  21:24

梁兴扬上网发微博。

梁兴扬喜欢自拍。

   机缘巧合珠宝商人出家成全真道士 利用微博破除封建迷信 获表彰成中国青年好网民

  最爱在微博晒自拍的“@全真道长梁兴扬”最近着实火了一把。

  5月4日,他收到共青团中央的邀请,来到北京参加2016年优秀青年表彰座谈会,作为15名中国青年好网民之一,受到国家副主席李源潮的接见。会议期间,他还不顾自身“颜值缺陷”,毅然与《琅琊榜》中蔺少阁主的扮演者、此次“向上向善好青年”代表靳东合影,立马让自己的微博“涨粉”到33万之众。

  梁兴扬为何会受到共青团中央的青睐?他入道前的人生有哪些传奇经历?他如何与网络结缘?近日,梁兴扬在北京接受广州日报记者专访,与记者分享了他的人生经历。

  文、图/广州日报 特派记者武威

  5月9日上午9点半,在收到记者的微信后,披着一头过肩长发、身穿俗衣却脚踩道靴的梁兴扬快步来到酒店大堂迎接记者。进入电梯,梁兴扬就打开了话匣子:“最近可真是忙坏了,一点闲工夫都没有,晚上还要见淘宝网、观察者网的朋友,未来几天要去见统战部和宗教局的领导,终南山只怕暂时回不去了。

  至于为何做此不伦不类的打扮,梁兴扬也有自己的苦衷:“我怕穿道服、戴道帽,会把服务员吓到。

   贫道带你走进科学

  2009年,在腾冲做珠宝商人的梁兴扬突然间心血来潮,跑到终南山金仙观出家,成为全真教龙门派第三十代玄裔弟子,按辈分来算,他是丘处机的第三十代徒孙。

  2010年,入道仅1年的梁兴扬以个人名义开设微博,随后时不时在微博上晒各种卖萌自拍,所有自拍中,最得意的是那张他含着棒棒糖憨笑的图,“贫道就不要靠胡子来增加颜值了,给丑的道友一条生路吧”,事后,此图还登上了国家宗教局为梁兴扬出版的新书《叩道心》封页上。

  作为道士,梁兴扬对自己微博的内容有定位——不迷信、不盲从、明智明心。他声称自己从不给人算命,开微博更是为了帮网友破除迷信。微博上,他的专栏名叫“贫道带你走进科学”,向网友介绍一些养生治病的知识,以及自己对封建迷信的反思。

  例如,网友“菉葭苍苍”在微博上说:“天蝎座爱憎分明,所以三观正的居多。”梁兴扬就会在微博上回答:“请不要迷信,贫道告诉你,还是巨蟹座三观正的居多。

  也许是过于特立独行,积极入世,梁兴扬也受到很多道友的压力,甚至有人要求开除他的道籍,对此,梁兴扬顶住了压力,也有自己的解释:“道教有两个吉祥物:鹤与鹿,都是神仙坐骑;那为什么选择了鹿与鹤呢?为什么仙人没有骑一头猪呢?鹤者,仙也,寓意着世外、清高,寓意着以宏观的角度看待这个世界;鹿者,禄也,寓意着红尘、凡俗,寓意着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这个世界。

   从道士到网红

  而真正使梁兴扬声名鹊起的,还是他在微博回应南海问题时的机智。去年5月,美国助理国务卿丹尼尔·拉塞尔发表了“中国在南海造岛破坏了东南亚风水”的怪异言论。

  梁兴扬随即写下一篇长微博《论中国南海造岛对地球风水及太阳系和平的正面影响》,痛斥美方盗用道教风水知识,破坏天地人三界和平。很快,梁兴扬因为此文成为网红。直到最近与记者谈起自己的成名之作,梁兴扬依旧不无得意地说:“风水问题,还是应该我这种专业人士来做回应。

  而成为“网红”后,梁兴扬对于网友的提问,哪怕是最奇葩的问题,通通来者不拒。梁兴扬说,有人提问,证明还有人关注,回答这些奇葩问题,也有利于消除公众的误解,将公众导向向善的一面。

  此次受邀来到北京,让梁兴扬非常感动,他认为这六年通过微博进行弘道,得到了国家的肯定。

   对话:表彰我是因传播正能量

  广州日报:你出家前的人生经历是怎样的?

  梁兴扬:我出生在山东,父母都是小学教师,1999年,我考上云南大学应用化学系,因为我弟弟当时也要读书,父母的手头也不宽裕,到了大二,生活费就是我勤工俭学赚来的,我也逐渐走向了社会。我做过一段时间的电子商务,后来,还接触到了珠宝行业,毕业之后,我开始做与珠宝相关的生意,一度赚了很多钱。

  2004年,我母亲突然去世,回家奔丧时,给我帮忙的两个大学同学就把我的货和钱全部卷走了,还让我欠了一屁股债,如果不是当时我弟弟要读书,连死的心都有了,我白手起家,年少多金,却一朝倾家荡产,凭啥?我不想过一辈子碌碌无为的生活。

  于是2006年,我就卷好铺盖,到中缅边境的腾冲去做翡翠生意,因为之前做珠宝生意时认识一些朋友,生意很快稳定下来了,我一辈子过得最舒坦的时日就是在腾冲,每天睡到自然醒,天天打麻将度日。因为翡翠利润高,我两三个月才工作一次,给缅甸人的回扣,都有两三千元。

  静极思动,我开始慢慢接触道教。2009年,腾冲来了一位西安的朋友,我去拜访时,他说自己准备上山皈依,做道教居士。我也傻乎乎的,跟着上终南山拜师。

  广州日报:师父就这么快收了你?

  梁兴扬:这其实是一个乌龙事件。先前有一个与我年龄相仿的北方人,跟我师父说了好几次要到金仙观拜师,但始终没去。师父一见我,就把我误当为前者,很快收了我,并按照辈分,给我起了道名:梁兴扬。出家第二天,我才知道自己“被出家”了;到了第二年,我和师父闲聊的时候,他才知道自己收错徒弟了。

  广州日报:你现在还做珠宝生意吗?

  梁兴扬:我肯定要做点,不做的话,我哪来钱这么折腾。我不拒绝金钱,我觉得有了更多的金钱,才能做更多的事情,只要不丧失自己的原则,不中饱私囊就行了。

   道士生活“底薪”600元

  广州日报:作为一个道士,你平常在山上一天的生活是怎样的?

  梁兴扬:我现在整天在网络上写文章,已经当不成安安稳稳的小道士了,大部分道士早上6点起床,打扫卫生,整理殿堂,吃早饭后,开始念早课,之后就可以忙自己的事:打太极、看书或者招待来客;中午12点到12点半,我们就准时吃午饭,下午三四点,还有课,结束后下午6点吃晚饭,到晚上9点我们就睡觉休息了。当然,寺院也不禁止我们上上网,打打游戏,而我自己通常要忙到晚上11点才休息。

  广州日报:你在道观是否有收入?

  梁兴扬:道观给我的收入是一个月600元。道士的收入都不高,600元是道观给你,让你能够生活下去的基本费用,而除此以外,道士能挣多少,就看自己努力了,比如人家请你去念经,你就可以有几百元收入;像我有时候写书,也能有版税收入,有时候念经缺人手,我也会去充数。

  广州日报:你来自全真教,它与武侠小说中的全真教有什么异同?

  梁兴扬:很多人包括我知道全真教,都是从金庸的武侠小说里来的,而我实际是丘处机祖师这一脉的,是他第三十代玄裔弟子。

  很多人也问我对金庸小说的看法,例如,尹志平实际是全真教的一个祖师,但金庸小说中的尹志平却不同。关于这件事,全真教也有很多争论,一些人说要讨伐金庸。于是在后来再版的小说中,金庸将尹志平的名字改为了甄志丙。我认为,金庸在写小说时确实有失误,不该调侃历史人物,但如果没有金庸的武侠小说,肯定会有太多人不了解全真教。

   我不会算命

  广州日报:你当时如何与网络结缘?

  梁兴扬:1999年我刚上大学时,就接触网络,此后一直没有脱离。出家之后,我就希望通过网络介绍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从2010年开微博,当时没有多大的目标,也没想到会做到今天这么火。

  大家总觉得我们很神秘,以致我在外面不敢穿道袍,一坐火车、飞机,就有一群人围过来,“道士你给我算个命吧?”我说我不会算,他们会说,“你连命都不会算,假道士吧你。”很多人认为我们就是抽签算命的,但并非如此,我把我的所思、所想、所遇在微博上跟大家分享,这其中也包括我们自己对封建迷信的反思。我开微博之始,就确定了不迷信、不偏激、明智明心的原则,后来路就越走越宽了。

  广州日报:你在网上还有一个栏目叫作“道士带你走进科学”,为何想做这个栏目?

  梁兴扬:我们的传统文化包括道教其实包含很多科学的内容。4月22日,科技部和中宣部印发了《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也明确提出要了解知道阴阳五行、天人合一、格物致知等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观念,它是我们传统科学的一部分,这些东西可能有缺陷,但我们不能一味地否定它,而应该用科学辩证的观点来看待这些东西。

   因正能量找到伙伴

  广州日报:怎么接到五四青年节的邀请?

  梁兴扬:别人以为我们可能八竿子打不着,但我跟共青团的小伙伴们在网上都做正能量的事情,共青团认为我是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则认为自己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德中提炼最精华的东西传播。

  4月底,共青团中央就联系我,问我最近有没有时间,想邀请我来参加,我也没多想,觉得参加就参加嘛,我也没想到是这么高规格的会议,根本没想到会有国家副主席出席。

  广州日报:你在网上痛斥美国、日本官员关于南海问题的错误言论,当时是出于何种考虑?

  梁兴扬:这些美国、日本官员的言论,是想用中国的文化来反驳中国人,当美国人和我们谈风水的时候,日本人和我们谈道德经的时候,这种事,就交给我这种“专业人士”来干吧。道德经是道教经典,风水是我们的专长,由我们来出面再合适不过。

  广州日报:未来你准备怎样继续在网上传播正能量?

  梁兴扬:我们现在受到了很多民间与官方的关注和鼓励,我们会坚持走自己的路,未来我们会在这条路上更好地发展,在以往没有多少支持的时候,我们都走到了今天,现在有了支持,我会走得更高,我们将求同存异,团结大部分人,寻找我们之间交流的最大公约数,它包含爱国、文化以及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更好地为我们国家的发展而付出努力。

  广州日报:你经常和网友互动,不拒回答网友的奇葩问题,为什么对这样的问题,你也不吝回答?

  梁兴扬:他既然问了,就证明他还对我有最起码的一点好奇心,这些人并非全部都有恶意,而只是有误解。我觉得只要我回答了,他可能就会对我们有好的理解。而如果我对此回以辱骂或者攻击,那只怕他对我们的误解会更深。这些问题再奇葩,至少我们还能应对,并且还能在应对中传播正确的理念,何乐而不为?

  面对网友的提问,我们考虑的不在于问题多奇葩,而在于我们怎样去应对。这个社会不可能所有人都喜欢你,给别人解惑,不能只解那些让自己舒服的惑,不舒服的惑,你也要给人家解答。

编辑:曹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