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保护水源地 商洛4年关闭78家污染企业

13.04.2015  11:28

  发源于商洛的丹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要水源之一,2014年12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京津冀豫四省市用上了清澈甜美的汉丹江水。4月5日,记者从商洛市南水北调办了解到,为了做好丹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商洛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环境保护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

   实施三年行动计划 防治丹江流域污染

  为了进一步做好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的保护工作,商洛制定了《商洛市丹江流域污染防治工作三年行动计划》,自2013年8月起,全面启动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工作,以“实现丹江出境断面水质达到Ⅱ类”为目标,实施城镇环境综合治理、沿江小流域治理、工业污染防治等重点工程。

  目前,已实施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项目133个,完成投资18.21亿元。计划到2017年,商洛将初步建成循环型工业体系、循环型农业体系、循环型商贸物流体系和社会层面的循环发展体系。

   保护“水源地 4 年关闭 78 家污染企业  

  在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中,商洛为了保护生态,确保“一江清水供京津”,在全市范围内加强了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执法监管,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防治畜禽养殖污染,实施农村清洁工程。2011年以来,累计淘汰落后生产线9条、淘汰产能57.1万吨;关闭化工、矿山、食品等“五小”、“三高”企业78家,淘汰产能42万吨。仅此一项,财政年减收4至5亿元,减少用工岗位1万多个。

  经测算,生态保护直接导致商洛市每年减少各类税收收入约8亿元,并且年均减收幅度仍在持续加大。

   以生态立市 建生态产业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商洛在2007年就提出了循环发展的目标,近年来又抓住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商洛市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目标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商洛市不断强化规划引领、组织保障、政策引导、技术支撑、载体培育、协会推动、示范带动、交流合作八方面工作,实施循环经济重点项目40多个,建成资源综合利用项目62个,形成年利用尾矿废渣1000万吨能力;规划的10条循环经济产业链9条启动建设,其中7条初步建成,3条正在加快推进,20个标志性工程16个开工建设,其中10个基本建成。

  计划用10年时间,发展光伏农业,其中光伏电站装机达到2000兆瓦,实施10万户屋顶太阳能光伏发电行动计划。届时,光伏产业发展将吸引投资300亿左右,节约标煤86.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30.7万吨,为南水北调水质安全将添加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