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市努力实现生态环保 保证丹江水永续津京

13.04.2015  11:12

商洛丹江源头

丹江水质稳定达标

     西安网讯(记者 赵鹏)4月10日,“南水北调中线源头行”来到陕西商洛市,这里作为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当地政府坚决履行“一江清水供京津”重大政治责任,深入实施循环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各类工程建设,水源涵养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丹江水质总体良好,出省断面水质稳定达标,为中线顺利通水奠定了基础,确保了“一江清水供京津”,被确定为全省首家“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工程建设试点市”。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2011年以来,商洛市已累计淘汰落后生产线9条、淘汰产能57.1万吨;关闭化工、矿山、食品等“五小”、“三高”企业78户,淘汰产能42万吨。此外,商洛市加大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全面推广有机肥、沼渣沼液应用,全面控制农药、化肥使用量,积极控制农业残留物污染。大力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完成荒山造林141.5万亩、退耕还林110.45万亩,使森林覆盖率达63.2%,有效涵养了水源。

  在南水北调汉丹江上游5条重点流域内,商洛市按照陕西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实施以生态移民为重点的陕南移民搬迁,计划10年时间,搬迁18.2万户、68.08万人,投资335.5亿元,其中市县财政配套资金25.25亿元,群众自筹223.95亿元。积极实施“人退、畜退、耕退”三退工程,减少人为对水源地生态破坏,加大对水源地生态建设,其中对水源涵养区内的群众实施大规模生态移民搬迁,目前已经建成集中安置点643个,搬迁6.9万户26万人,完成投资123亿元,市县两级财政为移民搬迁配套资金达到10.827亿元,群众自筹资金79亿元。在移民搬迁过程中,各级党委、政府做了大量工作,广大群众也弃小家、顾大家,全力以赴支持南水北调工程顺利实施。搬迁户迁出后克服困难,改变生产生活方式,通过外出打工、就近创业及多种形式,确保了不再回原生活地耕种,搬迁群众累计将原承包地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达到18.3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