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西安:呈现真实的中国史

31.10.2015  10:24

  汉长安未央宫前殿遗址

  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

  史学家顾颉刚曾提出“层累的中国历史”观,认为中国古代历史是被一代代层累地造成的,因此应一步步地揭掀这层层累累,呈现真实的中国史。在本文的作者看来,从长安到西安也是这样一个层累的过程。所谓“”西安,不是到达西安,而是去除叠加其上的层层累累;“”西安,是要亲长安,是要透过西安表象去亲近它内心深处的古老中国情怀。长安情怀是中国情怀。

  两座长安城

  终于来到了今日西安。站在汉代长安城未央宫遗址的夯土宫室之基,看黄土夯层细节,其残垣剥落斑驳,已两千余年矣,依然沉实可见,让我看到了它沉实的“西”。

  阳光下的黄土,其黄色在阴阳五行学说中是属于“”的颜色,其金黄也同时是属于“西”的颜色。“西”沉淀在时光隧道,遗落于泥土朴拙憨厚的块块础石,浓缩在一块随手拾到的绳纹与布纹,压印于两面的古残瓦片,以及掀开土层新鲜出炉的汉长安街道上忘留姓名的车辙,或博物馆展橱中书刻“长乐未央”或“长安未央”的泥陶瓦当,它们仿佛都在诉说着一个“西”的心事。

  这次西安活动,西安市未央区接待的人介绍,主要是考察汉长安城之旅。

  为什么要强调汉长安城?主人告诉我们缘由,是人们一说西安,以往唐代长安给人的意识特别鲜明,却往往忘记在唐长安城之前,最早的长安城应是汉长安城。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近世以来的西安城,主要是在唐代西安城的原址上于明代修建的。所以现西安城内的诸多历史遗迹大都与唐代有关,人们来西安,自然触目所及要更多地唤起盛唐记忆了。而那曾经达到36平方公里的汉家宫阙,自隋朝以后,便一直躺卧在隋朝开始兴建的大兴城的西北角,直到沦落为荒郊野地或阡陌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