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秀英:“我们不会委屈了这孩子”

09.06.2015  17:53

 

如果你经常来往于延安市西沟,你是否留意过一个叫朝阳蔬菜店的不起眼门脸儿。低矮、破旧,和周围的建筑格格不入。故事的主人公、81岁的叶秀英老人就和他的儿孙住在这里。其实也算不上是住,仅仅是有了一个可以遮风避雨的房子,而这间房子最主要的功能还是卖菜!

11月29日,记者再次来到这里。凌乱、逼仄的空间里,到处都摆放着等待被售出的蔬菜、调料;唯一的一张床上,放着杂七杂八的东西和又旧又破的被褥;啤酒瓶散落在地上、柜台上;唯一的“奢侈品”电视机也是年久失修,整个房子活像一个杂物间。时值寒冬,能取暖的也只有做饭用的小炉子。

这里,就是叶秀英老人的家。在这里,她和她的两个儿子和一个收养的孙女共同组成了一个颇有些奇异的家庭。这个家庭,家中四口人来自三个家庭。

大儿子,王海滨,56岁、未婚,是叶秀英和他第一任丈夫的儿子;二儿子吕海娃,42岁,聋哑人、未婚,是叶秀英和她第二任丈夫的儿子;小孙女,丹丹,15岁,正在读书,是叶秀英15年前在路边捡来的,从会说话起,就喊王海滨叫爸,算是叶秀英的孙女。

这就是他们的人物关系。就是这样的一家人,在这样一间破旧的小房子里,以“”之名,上演着一出朴实而感人的亲情故事…

那是一条命呀,我碰上了就是和我有缘

自己80多岁,还要为了孙女起早贪黑地忙,太不容易了!”在西沟一带,左邻右舍每每提起叶秀英,都会感叹她生活的不易,都为她的坚强和执著感动。

叶秀英本身也是个苦命人,结过两次婚,两任丈夫却都因病去世,留给叶秀英的不仅是家徒四壁,还有两个孩子。叶秀英一路坎坷,熬到了他们长大成人。

家里穷,两个儿子到了结婚年龄却连媳妇也张罗不上。谁知,正当叶秀英为两个儿子婚事发愁的时候,一个在路边被人遗弃的女婴又让她碰上了。放下了又抱起来,几番思量,几番纠结,叶秀英最终还是把孩子抱了回来。本想着两个儿子会怪怨自己,谁料,善良的他们不仅没有抱怨,还特别喜欢。

因为有了这个小女孩儿,家里的生活更加拮据了;也是因为有了这个小女孩儿,前来提亲的人更少了。一来二去,两个儿子到现在也没结上婚。

问及当初为什么思量再三还是把孩子孙女抱回来,叶秀英显得有些激动:“小娃娃太可怜了,咋有人忍心把她扔掉。那是一条命呀,我碰上了就是和我有缘。

我妈就是心善,别说是个娃了,这些年看到流浪的小猫小狗都要给口吃的,何况是一个娃娃。”刚打扫完街道回来的大儿子王海滨插了一句。

56岁的王海滨头发已经花白,一米八几的大个子,满是皱纹的脸上透着和善。他和42岁的聋哑弟弟吕海娃同是宝塔区凤凰办北门口社区的环卫工人。

对于当年老妈抱回丹丹,王海滨到现在也没有抱怨。起初也没想让丹丹叫他爸爸,谁知丹丹牙牙学语的时候,见了他就喊“爸爸”,慢慢地,他也就成了丹丹的爸爸了。其实丹丹8岁的时候,王海滨也有机会成家,但丹丹一直哭着不让他找,害怕有一个“后妈”,害怕失去了爸爸。王海滨一心疼,也就断了结婚的念头。“我不后悔当初的决定,现在娃娃学习上进,在家也懂事、孝顺,我觉得她就是我的亲生女儿,到了这个年龄了,结不结婚的都无所谓了。

时针指向了下午6点,给丹丹做好饭后,王海滨还要上晚班,就匆匆走了。

尽管一个月工资只有1100元,一年到头也没有休息日,但是他们每天还都自愿加2个班甚至3个班,以期能多赚一些钱。和弟弟一同做了5年的环卫工,对于工作中的苦和累还有时而发作、疼痛难忍的关节炎,王海滨都觉得没什么,反而时时庆幸自己有一份稳定的工作。

因为这份稳定的工作起码可以支付丹丹的学费、生活费,以及一月1200元的店面租金。

为了补贴家用,工作间隙,他们还干起了回收啤酒瓶的买卖,只要是能补贴家用的,他们都想办法去做。

而作为同母异父的弟弟,吕海娃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心里什么都明白。知道母亲和大哥希望他能讨一个媳妇照顾自己,他连连摆手,一个劲儿地用手指丹丹上学的地方。

菜店还会一直开下去的

丹丹现在上中学,因为户口原因,上的是民办中学,费用比公办的高很多。马上,丹丹就要 上高中了,这也就意味着家里的负担又加重了。

对于今后,叶秀英并没有什么打算,她就想继续把这间菜店经营下去,只要能增加一些收入就行。

其实,叶秀英现在的菜店并赚不了多少钱,但在叶秀英眼里,却很珍惜。

2011年,在陕西电视台朝阳行动和社区的帮助下,她结束了街头卖菜的日子,租下了这个小门面,住人的同时兼以每天在门口卖些蔬菜。

叶秀英说,很多人都不理解她这么大年纪,为啥还折腾着卖菜。她其实就是想多赚点钱让孙女念好书。“我经常对两个儿子说,菜店还会一直开下去的,趁我身体还算硬朗,手脚也还灵便,能多赚一点就多赚一点,我们一定不会委屈曲了这孩子。”其实,81岁的叶秀英背已经驼了,眼睛也花了,走起路来也晃晃悠悠……

然而,就算这样,每天凌晨四点多,当人们还在睡梦中的时候,叶秀英就开始起床穿衣,做好饭后,顶着寒风,迈着蹒跚的步伐,到3公里远的向阳沟批发市场进菜。没有多少本钱,也进不了什么好菜,都是一般的家常菜,白菜、大葱、胡萝卜……生意也一般,好的时候一天也就赚个十来块钱。尽管如此,叶秀英仍然坚持每天开张,老人很乐观:“就算卖不出去,自己吃菜也能便宜些。”事实上,如果菜价好,叶秀英根本舍不得吃,宁愿多卖一点。叶秀英说:“我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的家,挺好的。

采访结束时,叶秀英悄悄告诉记者,他们现在还有一个想法,不知道能不能给丹丹办个孤儿证,如果能办到这个证,每个月就能有一些补助,这样家里的负担就能轻一些。其实,叶秀英现在最大的愿望还是丹丹的上学问题,她希望丹丹能够好好念书,上大学甚至出国留学,将来有个好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