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综合征"悄袭职场 内地上班族"微互动"减压

14.02.2016  15:17

  中新社西安2月14日电 (记者 张一辰)“开工首日,居然忘记设定闹钟,一觉睡到上午八点半,迟到几成定局,但希望不止是我一人。”上班族刘栋在春节长假后的首个工作日发微信朋友圈抱怨。

  春节作为中国人最为重视的传统节日,阖家团圆、放松心情的活动通常在此时进行,大吃大喝、通宵娱乐成为很多人春节生活的“常态”,并引发春节假期后上班族易焦虑、提不起精神等“征兆”出现,“春节后综合征”悄然来袭。在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台上,很多上班族纷纷吐槽,藉此缓解焦躁情绪。

  “每逢佳节胖三斤,三斤之后又三斤,此胖年年无绝期。尽管长假结束,整个人无精打采,疲惫不堪,但肚子上的一圈赘肉仍有增无减。”供职于西安一家国企的李帅在微信中自我调侃,并引来好友们的纷纷讨论。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调查显示,截至2015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4年的85.8%提升至90.1%。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社交应用进入新阶段,成为内地网民日常沟通、分享心情的重要方式。

  记者在新浪微博“节后综合症”的微话题中发现,截至14日11时共引来网民520万余次阅读与3多万条微博评议。其中许多人表示,想到要上班就烦躁,心情极差且感到焦虑。

  “作为一名大龄剩女,春节长假不堪其扰,被各路大妈大婶大姐催谈朋友催结婚催生娃的话题所占据,更少不了被‘逼相亲’,而随着长假结束,整个世界清静了。”西安80后林敏在微博上吐槽,对她而言假期结束才是身心放松的时刻。

  陕西省社科院专家方海韵认为,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社交方式,逐渐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以往“一对一”的电话交流、面对面沟通已逐渐被“微互动”中“一对多”的模式所取代,发微博、微信朋友圈,虽对工作压力有一定缓解作用,但过度“吐槽”亦可使人产生消极倦怠的负面情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