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双拥工作纪实

23.06.2015  18:29

  4年累计为1.33 万户义务兵家属发放优待金1.95 亿元;全市1015 户、2783 名重点优抚对象和义务兵家属被纳入城乡低保;优抚对象医疗救助全部实现“ 一站式”结算;50 个零散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和2247 个散葬烈士迁葬工程全部完成;全市各级窗口服务单位、公交车和旅游景点公示并落实现役军人和残疾军人的优待政策;“ 为驻地部队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活动开展得热火朝天……这些都是地处八百里秦川腹地的陕西省咸阳市落实拥军优属政策的点滴体现。

  近年来,该市牢固树立军民融合发展理念,助推双拥工作机制、内容、领域和方式创新,广泛开展军民共建活动,走出富有咸阳特色的双拥发展之路。

  优化环境凝聚合力助推双拥工作有力有序开展

  近年来,咸阳市坚持把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作为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自觉肩负起做好双拥工作的重任,进一步增强做好新形势下双拥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明确市、县、镇三级“ 一把手”为双拥工作第一责任人,凝聚各级、各部门工作合力,在全市构建“上下一条线,左右连成片,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的双拥工作格局。

  该市相继完善了市委、市政府和军分区三个层面的联席会议机制,制定了军政座谈会、双拥领导小组会等制度。先后出台综合性双拥政策规章3 部、专项政策规章7 件、双拥工作制度8 项,各县(市、区)也都制定了《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实施细则》等规范性文件,为双拥工作有力、有序地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证。每年,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还会对各县(市、区)双拥工作进行考核,每两年进行一次双拥先进县考核评比,推动考评监督制度化、常态化。

  该市还坚持把国防知识教育纳入各级党委中心组和党政干部学习培训内容,近4 年来组织党政机关干部过“ 军事日”活动3800多人次,组织中小学生过“军营一日”活动1.8 万人次,军训学生5.6 万余人次,先后建立了马栏革命烈士纪念馆、泾阳安吴青训班旧址等126 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14 个烈士纪念馆,增强了全民的国防意识。

  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创新载体拓宽双拥工作路径

  咸阳市坚持巩固和发展新型军地军民关系,不断增强服务能力,努力提升拥军优属质量和水平。定期组织开展文艺工作者、法律工作者、企业管理人员、卫生工作者、科技工作者进军营活动,积极构建优抚安置拥军体系、医疗保健拥军体系、基础建设拥军体系、法律咨询和治安保卫拥军体系、社会组织拥军体系、智力拥军体系、科技拥军体系和社区拥军体系,使双拥工作逐步走上社会化、制度化、人性化发展轨道。

  据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市级财政每年列支专项资金近200 万元,专门用于驻军粮油价格倒挂补贴。近年来,市、县两级累计投入4.8 亿多元支持驻地部队营房扩建、训练设施和战备交通建设,掀起支持驻军现代化建设的热潮。同时,为做好军转安置政策的落实工作,该市还制定了《咸阳市退役志愿兵城镇义务兵安置暂行办法》,4 年来,累计安置各类军转干部364 人,随调家属33 人,安置退役士官和城镇义务兵5002 人,实现部队、个人和接收单位“三满意”。及时调整提高了自谋职业退役士兵补助金标准,为全市371 名自谋职业退役士兵发放补偿金1261 万元。

  该市还坚持把政府引导和社会广泛参与相结合,下发《关于在全市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开展爱国拥军活动的通知》,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和社会组织开展拥军活动。目前,全市已有12 个社会组织和54 家非公企业与驻地部队签订了军民共建协议,拓宽了全市非公领域支持双拥、参与双拥的路径。

  拥政爱民军民共建呈现互惠双赢协同发展局面

  驻咸各部队积极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公益事业,开展了拥政爱民“121”活动,即每个营以上单位至少联系驻地一个村、两所学校、一家企业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各县(市、区)人武部均在驻地建立了一个军民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预备役某师持续对西藏民院82 名少数民族贫困学生进行“ 一对一”帮扶;空军某师开展“牵手圆梦”捐资助学活动,全师3350 人捐款62.8 万元,帮助300 余名贫困家庭学生圆了大学梦。4年来,驻咸部队累计捐款赠物150余万元,捐赠衣物2000 余件,帮助530 多户贫困户走上致富路。

  该市还坚持把军民共建精神文明同创建双拥模范城有机结合,市区内的366个军民共建点中,先后有274个被评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围绕“平安咸阳”建设,驻咸各部队按照就近就便原则,分别与大专院校、中小学幼儿园、部分医院建立共建关系,与所在社区或驻地乡镇(街办)签订《平安建设协议书》,全市共建立双拥共建点500多个,有效地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4年来,驻咸各部队累计出动兵力3.2 万人次,积极参与渭河咸阳段综合整治、咸阳湖工程建设、退耕还林项目建设、义务植树绿化及新农村建设。驻咸各部队还积极承担各项急难险重任务,先后成功处置关中大峡谷5 名游客被洪水围困、泾阳“2·9”冀东水泥厂采矿区坍塌、长庆石油助剂厂加气液化装置起火等事故,确保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4年来,驻咸各部队累计参与地方抢险救灾9048 批次,转移受灾群众14.7 万人次,抢救群众6920人,挽回经济损失11.8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