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源于自唐长安东市西市 大唐东市今何在?

13.01.2016  09:40

  “买东西”一词中的“东西”最早来源于唐长安城两大集市“东市”和“西市”。作为当时全世界首屈一指的国际化大都市,唐长安城的“东市”和“西市”既是经济活动中心,也是全国工商业贸易中心,更是中外各国进行经济交流活动的重要场所。如今,在考古发掘的基础上,大唐西市已成为历史文化与现代经济齐飞的西安地标,大唐东市何在?曾经的繁荣鼎盛留存至今还剩什么?下一步将如何保护、开发?

   大唐东市,在哪儿?

   ——西安大唐东市考古与开发调查

  大唐东市是古长安城中手工业生产与商业贸易的中心地之一。这里曾经店铺毗连,商贾云集,工商业十分发达,据考古专家推测,整个东市的商铺数量可能有73000多家。

  2015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西安市兴庆宫西南角以南约300米处的“紫熙台建筑工地”进行了考古发掘,根据位置、以往考古调查资料、文献记载并结合本次出土遗迹现象和遗物等综合分析,发掘位置应属于东市遗址的中部偏东处。千百年风云变幻之后的今天,大唐东市终于重见天日。

   西市开发了,东市在哪里

  “你看这口唐井,保存得十分完好。井为圆形,深度不大,井口和上部砌有砖圈,用长方砖一平一立间隔而砌,底下两层为平铺砖,顶层倒扣一无底的陶盆。井的下部为土壁。据我们分析这是一口窖井,专门用于储物保鲜,可比现在的冰箱环保多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唐研究室副主任、陕西第一工程队队长龚国强一边用手轻抚井沿,一边激动地介绍着,“你再看这边非常清晰的车辙痕迹,这显示出当时十分繁忙的交易、运输情况。

  据史书记载,大唐东市位于今天西安城外的东南方位,具体范围是:经九路以西,友谊东路以北,安西街以东,咸宁西路以南,呈长方形,总面积约90万平方米。此次发掘的仅是东市遗址的“冰山一角”。

  龚国强说:“能出这么多东西是我们之前没有想到的,比如说在很小的范围内,就出土了50多枚开元通宝,证明东市的钱币流量是很大的。最令我们惊讶的是,出土的一个瓷壶的底部写着‘□家酒店’四个字,这是东、西两市出土的第一件。

  “在西安随便踢开一块土疙瘩,说不定就有文物。”这句老话,在此次大唐东市遗址的发掘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据考古工作现场负责人李春林介绍,此次发掘文化遗存较多,分布十分密集。共发现唐代道路3条、排水沟3条、店肆后作坊遗迹1片、水井4口、窖井2口、渗井11口、灰坑12个、卧泥池1处、陶瓮坑1处、活土坑3处、汉墓1座。在发掘区域内,还采集和出土了砖瓦、陶器、瓷器、三彩器、玉石器饰、骨质器饰、蚌饰、玻璃器饰、铜器、铜币等唐代遗物450件,包括建筑构件、生活用品、装饰品、钱币、佛教用品、作坊加工器具及废料等类别。在一座汉代墓葬内还出土了汉代墓葬随葬品14件。

  “这块地方真可谓寸土寸金,仅从这一块500平方米的基建坑里,我们就已经发掘出土了450件唐代遗物。”李春林说,“这些反映市场遗址特性的遗物,不仅与西市遗址出土的遗迹、遗物非常类似,也与文献记载的东市情况相符,可从推断此处应是前店后坊的作坊加工区。更具体地说,本次发掘的“探方T1”遗址原为唐代东市内一处店肆后院的玉石和骨器加工地点,凸显了东市作为贸易、加工、服务场所的特点。”

   叫停一项目,开发有希望

  隋唐时期的长安城,在中轴线东西两侧对称的修建了两座“CBD”——东市和西市,作为国内外商贸活动的核心区域。遗憾的是,90余万平发米的东市遗址,九分之八的区域如今已经高楼林立。和依托相对充足考古资料还原,占地30多万平方米的大唐西市相比,留给“大唐东市”想象和建设的空间已经不多了。

  据了解,此次大唐东市的考古发掘现场处于中铁一局下属正方房地产公司开发的“中铁紫熙台住宅建设项目”施工现场。2015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工作队进场勘探,在发现大唐东市遗迹、遗物后,该工程项目的施工作业就已全面停止。

  2013年11月,正方房地产公司通过招、拍、挂的方式取得了这一块土地的使用权,面积32.18亩,性质为住宅用地,计划在这里建三座31层住宅楼供中铁一局职工购买。正方房地产公司副总经理袁建勇介绍说:“2014年5月交付土地,8月我们正式进场,开始清理土地表层,做施工前期准备。这块地以前是垃圾山,垃圾堆放最高的地方能有7、8米高,所以钻探、楼位设计、基坑开挖等工作直到2014年底才逐步展开。2015年3月的时候考古队发现了大唐东市遗迹的存在,之后我们的施工就全面停止,并且动用现场所有人力、物力,积极配合考古队的发掘工作。

  “大唐东市的价值和意义重大,既然发现了,我们自然要全力支持。”中铁一局紫熙台建设项目工程部部长张晓飞说,“工地上的水、电、挖机等机械设备一直都在配合考古队的发掘工作,在非作业时段还会安排专人负责巡视和保护考古发掘现场。这里临近兴庆宫的兴庆湖,地下水位非常高,下挖四米就会遇到地下水,为了让考古工作顺利进行,也为了保护已发掘出的遗迹、遗址不被地下水淹毁,工地上的25口降水井日夜轮流作业进行排水,从去年3月到今天,从未间断。

  “我们今天能站在这里抢救着留存无多的世界遗产,这得感谢此处房地产项目建设方的理解与配合。”龚国强感慨地说,“大唐东市原本覆盖面积极大,90余万平方米的东市,目前只剩下东北一角没有被高楼占据,这是还原东市遗址最后的机会。

   西市是模式,东市可借鉴

  作为丝绸之路起点的长安城曾盛极一时,大唐东、西两市更是当时大唐长安经济、文化、国际交流发达的重要标志。随着大批东市遗址被发现,大量唐代遗物陆续出土,对大唐东市的保护与开发已正式提上日程。

  2015年12月11日,在“2015中国文化产业峰会”上,时任西安市副市长的吴义勤在发言中透露,“前段时间西安发掘了大唐东市遗址,现在已叫停附近在建项目,未来将参照大唐西市的模式建设东市。”但具体如何保护、如何规划、如何开发,目前暂无确切消息。

  陕西省政府参事、陕西省社科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宝通认为,在“一带一路”的大时代背景下,西部各个省份各显神通,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应争当“新丝路的心脏”、“中国的中心”。他说:“有着辉煌历史的西安,绝对不能满足于故纸堆中的辉煌。在‘一带一路’的大环境下,新机会、新机遇扑面而来,西安一定不能再失去这一机会。大唐东市作为古丝绸之路起点——长安的地标性建筑群,此次的考古发现和其所具备的历史、文化意义十分重大,一定要保护好、利用好、开发好。

  他建议说:“开发的方式可以借鉴大唐西市的做法,用博物馆的形式对遗址、文物进行保护,并以此为依托建设商圈,重现东市‘贸易中心’的荣光。但在开发规划中应当注意统一建筑风格。周围的建筑群已然成型,全部拆掉是不现实的,但应配合大唐东市的历史底蕴进行仿古修饰,比如对建筑的外观进行重新设计、修缮,仿唐风,显唐韵。

  作为汉唐考古研究方面的专家,龚国强建议说:“因为唐代时期,政府不允许在‘市’以外的地方开办商店和作坊,东、西市就成为集中的贸易中心。不过东市由于靠近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周围坊里多皇室贵族和达官显贵第宅,诸州、藩镇的驻京机构州邸或进奏院也分布于东市附近,市场经营的商品,多为上等奢侈品,以满足皇室贵族和达官显贵的需要。因此,在将来东市的开发中应注意与西市的风格有所区别,西市注重与丝路沿线的西域各国等的国际交流,而东市则应凸显中国传统民俗文化、要有特色、有档次、有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