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顶层设计公布时机逼近 地方部署三方向

02.03.2015  09:52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翻阅各省政府工作报告发现,各省市对国企改革的着力点各不相同,但均契合本地特色。

  作为地方国资重镇、上市平台众多的上海、广东,国资资产证券化的力度和进度均在领先行列,国资上市平台动作频频。十二五期间,上海、广东提出国资资产证券化率的目标分别为40%、60%。

  国企改革的全面铺开只欠东风。

  其所需要的“东风”就是中央层面的国企改革顶层方案,而这一方案公布的日期已经逼近,2月26日,央视报道称,来自国资委的消息,国资国企改革方案已经上报中央,有望在两会后出台,最终有望以“1+N”的形式出台,即“1个指导意见+多个配套方案”。

  尽管国企改革的顶层设计方案还未出台,但地方国企改革已经先行先试,目前超过25个省区市出台了本地的改革方案,逐步形成了国企改革大潮中的本地特色。

  “每个省都会根据本省的特点进行国企改革,总会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山东省一位政府战略规划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近日,山东省国资委换将,兖矿集团董事长、董事、党委书记张新文出任山东省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据上述战略规划人士透露,张新文上任国资委主任后便进行了繁忙的国企调研,在加快国企改革方面被寄予厚望。

  嗅觉敏感的各大投资机构也纷纷追捧国企改革,他们从投资角度对其也有独到见解。知名私募神农投资副总经理陈跃龙认为,科学的国企改革方式也是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特点、资源制定相应的改革方案。

  在专业机构投资者看来,国企改革浪潮中蕴藏着丰富的投资机会,资本路径大体可以归纳为三类,而并购重组带来的投资价值尤为巨大。

   国企改革的地方特色

  在春节前陆续结束的各省市两会上,国企改革是政府工作报告的高频词汇,各地总结2014年的改革成果,展望2015年的改革蓝图,混合所有制改革、兼并重组、员工持股、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等成为关键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翻阅各省政府工作报告发现,各省市对国企改革的着力点各不相同,但均契合本地特色。

  作为地方国资重镇、上市平台众多的上海、广东,国资资产证券化的力度和进度均在领先行列,国资上市平台动作频频。十二五期间,上海、广东提出国资资产证券化率的目标分别为40%、60%。

  为了实现“十二五”目标,2015年,上海提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开放性市场化重组,稳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广东提出“加快国有资产优化重组,推动国有资产资本化、证券化。探索以改制上市、引入战略投资者、经营者和员工持股等多种方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早在2013年12月17日,上海便公布“国资国企改革20条”,打响地方国企改革的第一枪。次日,上海市国资委旗下的两大企业集团—东浩集团与兰生集团实施联合重组;随后锦江股份(600754.SH)引入弘毅资本、绿地集团借壳金丰投资(600606.SH)、现代设计集团借壳棱光实业(600629.SH)等国企改革项目集中成行,标志着上海国资国企战略重组、探索混合所有制经济掀起新一轮高潮。

  作为改革前沿阵地的广东,国企改革方面也成为“领头羊”。2014年3月,广新控股集团与广州天生印刷器材、广州天煌柏贸易公司签署旗下资产转让合同,打响了广东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第一枪;随后,宏大爆破(002683.SZ)探索员工持股、越秀金控整体注入广州友谊、广州浪奇(000523.SZ)通过定增引入两家战略投资者、白云山(600332.SH)通过非公开发行引入马云旗下基金公司等。

  广东一位国企的高管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广东的国企改革契合着当地的战略部署,比如越秀金控注入广州友谊就是广州市政府为了打造区域金融龙头的战略需要。

  作为能源大省的山东、河南、吉林、河北等2015年也提出了组建省属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同类整合的目标。其中,2015年地方两会上,吉林提出“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推动交通、粮食、酒精、林业等企业兼并重组”;江西提出“抓好江铜、新钢、省盐业集团等改革试点,加快江钨集团、江中集团等战略重组,完成省能源集团、建材集团公司制改革”。

  在同类整合方面,山东多年前就组建了山东钢铁集团、山东能源集团、山东重工集团;河南在同类资源整合的道路上也越走越远,早在2007年,永煤集团与义煤集团、河南省煤气集团就开始着手组建河南煤业化工集团,近日河南省国资委拟对省属机械制造业板块的国有资产进行调整组合,组建省属机械装备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并将郑煤机(601717.SH)的国有股权纳入其中。

  “据我了解,下一步山东国企改革的主要方向是在不减少控制力的前提下,对现有国企进行调整,主要有两个方式。一是吸收社会资本进来,这种方式比较易于推广;二是实施同类资源重组。”上述战略规划人士透露,但是目前对社会资本怎么进入还没有具体方案出台,比较可行的办法是推出一些试点企业,然后进行推广。

  上述战略规划人士指出,山东是能源大省,国企数量众多,在重组方面应该契合山东产业结构调整的大方向,同时要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实行“一个企业、一个思路、一个办法”,因地制宜、因企制宜进行。

  另外,不少省市也提出了通过国企改革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国企管理人员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从集团内部进行结构调整。比如北京、重庆、上海、海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