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秦韵”民族音乐会弘扬传统文化
17.12.2014 14:14
本文来源: 中国在线
导读: 今年以来,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文化厅主办的陕西优秀传统文化展演活动分别亮相北京和上海的艺术大舞台。
国家级非遗华阴老腔 今年以来,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文化厅主办的陕西优秀传统文化展演活动分别亮相北京和上海的艺术大舞台。“国风·秦韵”民族音乐会、陕北秧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秦腔折子戏专场、西安鼓乐等轮番登场,全面展示了陕西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展演内容以其凝练的陕西传统文化精髓被各大媒体竞相关注报道,标志着陕西传统文化在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制高点”的精彩亮相。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陕西、一个艺术与人文并重的陕西、一个活色生香的陕西、一个日新月异的陕西,正精彩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国风·秦韵”陕西传统文化展演惊艳京城
10月31日、11月1日,“国风·秦韵”民族音乐会在国家图书馆音乐厅上演,音乐会既包含由秦腔、碗碗腔、陕北民歌等元素融合而成的民族管弦乐,又包含了华阴老腔、韩城五元鼓、富平阿宫腔、子长唢呐、合阳线戏以及陕北民歌在内的单项艺术表演形式,展示了陕西在民间音乐传承、发扬、鼓励创作等方面取得的新的成就,向首都人民全面展现了陕西传统文化的魅力。《长安社火》《丝路遐想》《闹红火》民族管弦乐经典曲目演奏,《五哥放羊》《一对对鸳鸯水上漂》陕北民歌演唱,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华阴老腔《太阳圆月亮弯都在天上》、陕西稀有剧种阿宫腔《王魁负义》选段的表演,一首首荡气回肠的秦风秦韵、一曲曲高亢激昂的民俗民乐带领观众走进丝绸之路新起点,充分领略古都长安、大美陕西的神采风韵。
12月3日至6日,“国风·秦韵”陕西传统文化(晋京)展演系列活动再度上演。此次晋京展演,被誉为“梆子腔鼻祖”的秦腔和有着“中国古代音乐活化石”美誉的西安鼓乐携手亮相京城舞台,阿宫腔、弦板腔、华阴迷胡、长安道情等陕西地方小剧种也登上了舞台。演出汇聚了陕西老艺术家和中青年优秀演员,既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秦腔项目传承人,也有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还有从首届陕西“文华奖”专业秦腔电视大赛中脱颖而出的新秀。秦腔经典折子戏专场演出中,余巧云、李爱琴、全巧民、卫赞成、马友仙五位艺术家联袂登台,他们年纪最大的82岁,最年轻的也已是古稀之年,即使如此,也依然活跃在舞台上,授艺、演出,从未间断。82岁的秦腔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余巧云,将折子戏《三上轿》选段“奴的夫”演绎得韵味十足,“秦腔是陕西人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都唱秦腔,疲劳了唱,高兴了也唱。这次晋京演出,我很激动,做了充分的精神准备,虽然我八十多岁了,但是还想尽全力唱好,还想要为秦腔奋斗到底。”余巧云由衷地表示。文华新秀秦腔折子戏专场则汇聚了首届陕西“文华奖”专业秦腔电视大赛中的佼佼者,青年演员王宏义、刘建奇、屈淑红均为大赛一等奖得主,他们带来了《寇准背靴》《庚娘杀仇》《烙碗计》三出折子戏,展示了秦腔新秀的风采。
陕西不仅有秦腔,另有40个地方小剧种,它们同样历史悠久、剧目丰富、地方色彩浓郁、演唱异彩纷呈,富平阿宫腔、华阴迷胡、长安道情和乾县弦板腔,这些剧种共同簇拥着姹紫嫣红的秦地舞台。陕西小剧种经典专场中,《隔门贤》《李亚仙·郑丹哭祠》《福寿图·磨房义救》《白蛇传·断桥》四出精彩折子戏,以大众耳熟能详的传统故事,别有风韵的音乐唱腔表演,传递真善美,为首都观众展示了陕西小剧种的特色和风采。
陕西传统文化风靡上海滩
11月12日至17日,第十六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陕西文化周活动在上海举办,这是上海国际艺术节第一次以陕西传统文化为主题举办专题活动。
11月12日,曾获得国家文华大奖、陕西“五个一工程奖”的陕北秧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用浓郁的陕北风情征服了沪上观众。“天上有个神神,地上有个人人,神神照着人人,人人想着亲亲。”该剧一开场,清丽的童音伴着优美曲调一下就把观众带到戏剧的情境中。舞台上,那蓝天旷野、那红日冷月,与黄土地的沟壑荒坡,再现了一个逼真的陕北高原。柔和的灯光,时尚的舞台,绕梁的音乐,特有的乡间对白,蕴含着信天游、秧歌、剪纸、高跷等民俗文化以及60多首新改编创作的陕北民歌的秧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甫一亮相就赢得满堂彩,那缠缠绕绕的陕北民歌更是把观众的思绪带到了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演出现场,这部带着浓郁地域色彩的音乐剧,以浓郁的陕北风情征服了沪上观众,那悠长婉转的信天游和陕北文化的魅力,令观众们的心灵为之深深震撼。整场演出气氛热烈,大姑娘小伙子们载歌载舞,生机勃勃地从陕北舞到了上海,舞向了国际。虽然剧中充满了陕北民歌和方言等西北民俗风味,但沪上观众对这部剧完全没有理解上的压力。剧中直白浓烈的男女之情表达,也让习惯了含蓄内敛的南方观众在“惊诧”中欢快地笑出声来。带着家人来观看的上海观众王先生看完演出后激动得连声赞赏:“陕北的女人是那么婀娜多姿,绥德的汉子是那么威武雄壮,这个剧里的陕北高原是那么美,风情万种!”
11月14日,作为上海国际艺术节“陕西文化周”的重头节目,中国音乐活化石“西安鼓乐专场音乐会”亮相上海贺绿汀音乐厅。演出随着悠扬的笙箫声开场,上半场有行乐《红沙》、《接圣旨》、《柳生芽》、《香山射鼓》,尽显大唐遗韵。下半场有坐乐《尺调双云锣八拍坐乐全套》、歌章《往南瞧》、坐乐滚调《山坡羊》、《斗乐》乐器交相辉映。其中,《红沙》以行乐的形式表现,轻柔妩媚,意境悠远;韵曲《柳生芽》旋律优美,欢快异常;《接圣旨》一章气势恢宏,时而激昂时而欢快活泼的音律再现了大唐风采,向观众描绘了一幅富强又充满活力的盛唐画卷;《香山射鼓》原汁原味,尽显秦风秦韵。器乐合奏《山坡羊》、歌章《往南瞧》等曲目,其丰富的内容和精美的艺术形式,将中国传统古乐器赋予了新的气息。特别是《斗乐》异彩纷呈的鼓乐表演引人入胜,现场观众不断报以热烈的掌声,陶醉其中。西安鼓乐以其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大气磅礴的演出效果,赢得了上海观众的高度赞誉。
让更多的陕西优秀文化“走出去”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传统文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陕西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华夏始祖黄帝的故乡,先后有周、秦、汉、唐等十三个朝代建都于此,深厚的文化传统、悠久的人文历史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也孕育了陕西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民间美术,使之成为中国民间美术的重要代表与典范。
省文化厅厅长刘宽忍表示:今年9月,省文化厅承办了首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将丝路沿线国家的精彩演出集中到古城,带给西安观众一个近距离欣赏国内外优秀文化的机会。“文化因交流而丰富,因交融而多彩”。“陕西传统文化展演”则让更多的外地观众领略了陕西的文化精粹。展演活动在北京、上海的成功举办,是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努力践行陕西精神的实际行动;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今后,省文化厅还将继续加大推动力度,力促更多的陕西优秀文化“走出去”,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展示陕西文化整体实力。
本文来源: 中国在线
17.12.2014 14:14
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召开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文化厅
文化部学习贯彻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系列培训班举办
中国文化报记者李静报道:近日,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