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大学子曾投笔从戎参加远征军海外抗日

07.09.2015  10:28

  在抗战胜利70周年的纪念日里,记者来到西北大学博物馆,“国立西北大学师生抗日从军”的展板赫然在目。它记录了抗战爆发后,为挽救民族危亡,西北大学的爱国学子投笔从戎,参加中国远征军,奋战在抗日海外战场上的英雄事迹。参观博物馆的同学们说:“虽不能再见到他们的身影,但他们的爱国情怀,我们一定用心传承。

  高素质远征军从西安出发

  1944年,民国政府配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决定在中国战区组建高素质的武装部队,成立中国青年远征军。

  “1944年12月5日,国立西北大学举行隆重欢送大会,还出了特刊作为纪念。”西北大学档案馆馆长王旭州说,当天代表从军学生致答词的叫黄仲祥,“他‘不成功,即成仁,歼灭敌寇,光复失土’的誓词,曾在那个时期在同学们中间传扬。

  当年,西安当地多所高等院校及高级中学积极参与,成立全国知识青年志愿从军征集委员会等机构,成千上万的优秀学子毅然弃笔从戎参加远征军。他们从西安出发,奔赴海外,经过集中培训后,或成为飞行员,或成为重型装备驾驶员,学成回国,为国效力。

  以国立西北大学为例,仅1944年,就先后有校长刘季洪、教授郁士元等56名教职员工,李金锡等230名学生,丁安士等46名工警报名参加远征军。不到一年时间,全校报名人数就达到了332人。其中,65人合格成行。

  1945年2月8日,从军学生给学校发来信件,说已有52名同学于1月19日抵达曲靖,加入大营,因为学生素质高,大家全部选入印度受训。短短一天之后,学校再次收到同学来信,称其中已有48名同学飞抵印度,均被编入汽车兵团,接受美军汽车训练。

  部分学生在印度接受训练

  “1980年,父亲在弟弟学汽车时,提及自己曾参加过中国远征军,当时在运输团,会开车。”王平的父亲王怀成曾是一名远征军,关于那段为国献身的光辉历史,他却始终不愿与家人提起。

  “只记得父亲说当时的报名都是自愿的,有些陕西同学说几个月后就毕业了,为什么要去呢?我就说,最主要是担心国家安危。”在王平的记忆里,父亲曾偶尔提起当年参加远征军,去过印度的蓝伽和缅甸。

  在陕师大附中家属院里,不少20多岁的年轻人都知道高老先生的光辉事迹。高启伟先生参加了远征军,在运输团工作,几年前刚刚去世。他曾说到,自己深知日军暴行导致国人到处流亡。“受抗日的教育,所以就报名参加了远征军”。据了解,那时候西北大学、工学院、医学院,都有人参加远征军,高老他们在云南曲靖待了一个月左右,训练立正、稍息,经过简短的休整,随后坐飞机到了印度蓝伽。

  据史料记载,当时前往印度的大学生士兵“干的都是技术活”。有的开坦克,有的开飞机,还有的开汽车。在进行了一个多月的培训之后,运输团的受训同学们都学会了开汽车。

  高老曾说,当时都是美国教官,教学的方式也是美式的,采取的是最快的培训方式,培训是全英文教学,同学们不用担心听不懂,都有翻译。在很多人看来,从小就学自行车,开起汽车来也不困难。

  培训结束后,学生们均被派去把国外支援的10轮大卡车开回国内。高老曾说,“是美国的GMC,那时候我们都开得慢,车有毛病了也有专人负责维修,把车开回来,我们的任务就完成了”。

   他们的爱国情怀要用心传承

  值得庆幸的是,国立西北大学学生所在的运输团,在回国的路上并没有遭遇日本人的轰炸,一个团总共开回来几十辆车,最终到达了广西柳州。1945年7月,远征军运输团部分成员回到了西安,没多久,日本就宣告投降。据了解,远征军运输团解散后,参军学生并没有获得勋章及相关证明。

  “1946年5月,按照民国政府教育部知识青年从军优待办法,有200余名未完成学业的学生被分回国立西北大学,截至1946年10月,其中的半数以上到校,由此看来,当时实际从军的人数在200人左右。”王旭州介绍,学生们当时使用的肩章是用银丝盘的,大家基本都是下士军衔。

  据西北大学史料记载,抗战结束后,该校青年远征军没有毕业的都回学校念书了,后来有不少去了台湾。出于种种原因,记者仅从西北大学档案馆处找到一份写有“印度蓝伽训练处汽车学校”的卡片扫描件。正面用繁体中文印着“中国驻印军高启伟在本校汽车驾驶班修业期满,成绩及格,准予毕业,此证”。日期永远定格在了1945年的4月4日。

  “这是一张中英文毕业证,是远征军的珍贵留存。”王旭州说,“西北大学的远征军,只是千万远征军的代表,他们的爱国情怀,我们一定用心品读,用心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