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县妇联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妇联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05.08.2015  13:30

今年来,中央下发了《关于加强群团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省、市妇联分别下发了文件对在新时期下,党员干部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提出明确要求。丹凤县妇联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并及时总结,对当前妇联工作开展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做法及取得成效

1 、领导重视,妇联工作开展经费有保障。 2010年以来,在省市妇联及县委的高度重视下,妇女人均“一元钱”的经费落实提上常委会议程,并逐年纳入财政预算,使妇联有能力依照宪法和《章程》开展工作。工作经费的落实,使妇联作为党的群团组织,在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妇女工作中彰显作为,有效提升了妇联组织的影响力。

2 、源头参与,妇女参政议政有政策。 在村级换届选举过程中,省市组织部、民政、妇联等组织源头干预,特别是2015年在第九届村级换届选举中,两个百分之百和两个大幅度提升刚性指标的提出,使妇女群众源头参政议政成为可能,同时也使性别意识纳入基层组织的公共决策成为可能。

3 、建示范点,妇联组织服务基层有抓手。 省市妇联提出的“妇女之家”示范点创建活动,延伸了妇联工作手臂,培养了一批优秀基层妇女骨干。特别是妇女之家功能的完善,为妇女群众学习、培训、交流和维护合法权益搭建公共平台,基层的妇女之家建设,真正成为党和政府开展妇女工作的坚强阵地和深受妇女群众热爱和信赖的妇女之家。

4 、关注民生,困难妇女群众受帮助。 贫困母亲、维权救助、两癌救助等项目的实施,确实让一些单亲、大病、智障、贫困母亲得到了实惠,一些困难家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和娘家人的温暖。以关爱救助为突破口,找准切入点,关注妇联工作开展的热难点问题,有效提升了妇联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1 、新形势下,群众的法治意识增强,来信来访多,妇联实事维权难。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新闻媒体的多样化,人们的法制意识不断提高,用法维权的理念也不断增强,一些家庭矛盾,孩子生病,夫妻扶养,妇女大病等问题的发生,妇联组织成为最可信赖的娘家人,但是妇联作为群团组织也存在难解决问题。

2 、妇女参政议政需要长效的刚性机制。一是镇级妇联干部队伍参差不齐。 公务员入口难,镇一级妇联干部有岗位,有人才,但是身份要求高,镇一级妇联兼职的多,专职的又多半年龄偏大,很多业务开展都成压在了县级妇联的肩上。 二是基层妇代会主任队伍不固定。 随着经济发展,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农村妇女参与经济建设的意识增强。妇代会主任无工资现象,制约了村级妇联作用的发挥。 三是村级妇女干部培训需要建立长效机制。 每次换届选举工作开展,省市县都会组织相应培训活动,鼓励广大妇女群众参选。但是应急的培训,一些妇女群众在短时间难以提高和适应,使得能选入村“三委会”任职的女能人范围变小,一些村妇女的当选在比例和指标上虽达标,但是在实质性参政议政、参与村级事务上范围较小、能力不强。

3 、“两个规划”的落实有待进一步加强。 两个规划的落实,妇联作为协调督导单位,大多停留在表面指标完成上,多数是职能部门工作的总结,缺少源头参与。基层政府在公共决策、服务、职能等方面,没有充分考虑妇女儿童的实际需求。比如医院、文体活动中心等公共场所的设置,需要相关成员单位从源头参与和科学决策。

三、建议和对策

1 、把性别意识纳入到领导的必修课。 让性别意识从基层党政公共决策时就要入手,科学规划,使领导决策更科学合理,整个社会功能成熟完善。

2 、建立健全镇村级妇联干部队伍。 一是固定镇级妇联干部队伍。二是切实解决村级妇代会主任工资问题。三是建立长效的妇女干部培训机制。

3、加强妇儿工委能力建设。 进一步提升妇儿工委工作经费,鼓励各级党委和政府把妇女素质培训纳入政府工作规划。妇女作为社会的重要角色,特别是留守现象严重、道德缺失、空巢老人、邻里矛盾的调处,妇女更适合担任基层组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