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孩子现"开学综合征"专家:家长应帮娃收心

25.02.2016  12:37

  懒散、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新学期伊始,有不少家长反映,家里的孩子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状况。这些,都是“开学综合征”的表现。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面对这些状况,又该如何应对?

  懒散的小朋友不少

  “最近这两天,女儿老是闷闷不乐的,吃饭也没什么胃口,问她是不是有什么事,却也说不上来。”家住莲湖路的胡女士说,“女儿在青年路小学上三年级,早上带她去报名不愿意起床,喊肚子疼,带到医院检查,又查不出有什么问题,但是看她的样子又真的是不舒服。”这让胡女士十分苦恼。

  刚刚在北关小学上一年级的圆圆,开学第一天,班主任老师就打电话到家里“告状”了。刚开学,圆圆实在适应不过来,早上赖着不肯上学不说,上课坐不了两分钟就开始走神、做小动作甚至和其他同学聊天。对于女儿在学校的表现,圆圆的父母只能干着急,不知道该拿她怎么办。

  “刚开学,有部分学生确实会出现上课走神、打哈欠、失眠、情绪不稳定等情况。而且这段时间学校的条件不如家里,在教室里肯定不如在家里舒服。还有一个学生说头晕,可是去医务室一看,什么事都没有。”北关小学张老师告诉记者。

  低年级新生最容易“中招

  那么,什么样的学生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张老师介绍,开学期间,每个学生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这不是说所有的学生都会陷入这种情绪中,有的孩子很快就能自己适应过来,有的孩子表现比较轻微,家长稍微点拨引导一下就能够缓解。但是有部分学生比较容易患上“开学综合征”,表现比较严重且持续时间比较长。

  “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以及转校生,刚刚进入相对紧张的学校生活,而且到了全新的环境,一时可能会无所适从。”张老师介绍,学校方面,会循序渐进,一开始不会施加太重的学习任务,给学生们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作为家长,不要一开始就给孩子施加压力,期望过高。应该在开学前就开始有意识地调整孩子的作息,多和孩子沟通,跟孩子聊聊新学校,鼓励孩子多和其他同学交流。高年级的学生家长,可以帮孩子一起制定新学期的学习计划,查漏补缺,有目的性地展开新学期的学习。

  多疏导多沟通不要过分恐慌

  帮助孩子摆脱“开学综合征”,尽快适应新环境,该怎么做?就此,记者采访了有关方面的专家。“所谓的‘开学综合征’是由心理作用引起的,它有不少表象,例如失眠、贪睡,无原因的头晕、恶心、疲倦、食欲不振等等;规律的生活感觉没自由;总犯困、情绪低落;注意力涣散总走神,甚至厌学等现象。其实说‘症’有点严重了,这只是孩子短时期内的一个状态,不需要太过紧张。

  专家建议,在开学前一两个星期,家长就应该帮孩子收心,假期中也应该让孩子作息规律。这样的情况下,家长更应放平心态,不可急躁,更不能粗暴地责骂孩子。否则会引起孩子的反感,起到反作用。家长和老师应该多鼓励孩子,多挖掘孩子的优点,调动孩子的积极性。疏导方式宜多样不宜单调,家长不应一味地使用过去的疏导方式,孩子在成长变化,家长也应该成长变化,特别是跨越阶段性的教育更应如此。家中应该营造一个轻松、安静的环境。父母双方至少有一个人尽量调整直接的作息,和孩子步调一致。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