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问“宁德模式”:贫困地区如何“弱鸟先飞”?

19.01.2016  09:20

  “一楼是1998年习近平任福建省委副书记时来调研看的房子,现在我家又扩建了!”福建省宁德市三沙镇东山村村民钟伏德在自家院中对人民网记者介绍,他家的老房子正在加盖第三层并进行装修。

  1997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深入霞浦县三沙镇调研“脱贫致富奔小康”工作,看到三沙境内还有群众住茅草房,就提出要“集中力量解决茅草房改造问题”。1998年4月,习近平再次深入东山村调研茅草房改造工作,来到了当时还在读中学的钟伏德家中,这时茅草房已变成了瓦房。

  十余年过去,这栋老房子几经扩建修缮,见证了东山村从一个住茅草房、吃地瓜米的贫困村,变成了一个几乎家家户户住上砖混结构楼房的美丽村庄。通过造福工程搬迁、乡村环境整治、发展渔业生产和特色种植等,全村农民人均收入从1998年450元提升为2014年的10650元,翻了二十多倍。

  踏上宁德的土地,处处可见东山村这样的“脱贫村”。三十年前可能连一条公路、一栋楼房都没有的贫困村,都变成了如今这些白墙黛瓦、风景怡人的村落。2015年12月7日,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出席在宁德召开的东部地区扶贫工作座谈会时指出,“宁德模式”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成功实践,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典范。

  2016新年伊始,人民网记者深入宁德山山水水、村村寨寨,挖掘“宁德模式”的优势经验,倾听受益于扶贫政策的老百姓的新年祈愿,展望更多“获得感”的新一年。

  “中国扶贫第一村”赤溪村风貌。在徽派风格的民居前,是被村民承包的进行特色养殖的鱼塘。人民网记者潘婧瑶 摄

   弱鸟先飞”如何飞?

   中国扶贫第一村”的小康路

  坐落于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太姥山西南麓的赤溪村,隶属于今天宁德市所辖的福鼎市磻溪镇。2015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对赤溪村的扶贫工作作重要批示。他指出,30年来,在党的扶贫政策支持下,宁德赤溪畲族村干部群众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滴水穿石、久久为功,把一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建成了小康村。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要以“时不我待”的担当精神,创新工作思路,加大扶持力度,因地制宜、精准发力,确保如期啃下少数民族脱贫这块硬骨头,确保各族群众如期实现全面小康。

  1984年6月24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封《穷山村希望实行特殊政策治穷致富》的来信,反映赤溪村下山溪自然村22户畲族百姓贫困的生活状况,由此拉开了全国大规模、有组织扶贫攻坚的帷幕。

  赤溪人自豪地把“中国扶贫第一村”的标识印在进村公路边的大型宣传牌上,印在旅游集散中心的外墙上,印在本地产的白茶包装上……用赤溪村书记杜家住的话说,“扶贫第一村”已经是赤溪的一张“名片”。

  上世纪80年代,宁德被国务院认定为全国18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全区9个县有6个被定为国家级贫困县,120个乡镇有52个被列为省级贫困乡镇。全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不足160元,徘徊在温饱线上下的农村贫困户超过77万人,占当地农村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1988年9月至1990年5月,习近平在宁德担任地委书记。1992年7月,习近平在宁德期间的29篇重要讲话和文章,集为《摆脱贫困》一书首次出版。习近平在书中说,“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但能否实现‘先飞’、‘先富’,首先要看我们头脑里有无这种意识”,“要使弱鸟先飞,飞得快,飞得高,必须探讨一条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路子。

  赤溪这只“弱鸟”飞上了什么样的路子?人民网记者在赤溪村街头走进一家畲族小吃店,与店主蓝阿悬谈到了赤溪这些年的发展。这个普通的畲族村民过去在大山里生活,靠打鱼、拉竹筏等维持生计,下山一趟要走几个小时。15年前,他所在的自然村整体搬迁到了现在赤溪的中心村定居下来,从此他有了新家。7年前,为了一对龙凤胎能就近读书,他不再外出打工,在赤溪街头开了这家小店。

  “以前打工一个月也就挣一千块吧,现在一年能赚七八万,来旅游的人很多。” 蓝阿悬告诉记者,特别是2015年7月15日赤溪到牙城镇的公路通车后,到店里吃饭的客人增加了一倍。“路通了之后生意好,我把店面新装修过了。明年我还想卖我们畲族的乌米饭。

  正如习近平在《摆脱贫困》中所说:“贫困地区完全可能依靠自身的努力、政策、长处、优势在特定领域‘先飞’,以弥补贫困带来的劣势。”三十年来,赤溪村用十年“输血”就地扶贫、十年“换血”搬迁扶贫、十年“造血”“旅游+产业”扶贫,终于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小康路。通过整村搬迁,赤溪村的自然村数由14个减至1个中心村和2个自然村。依靠“环太姥山旅游经济圈”,赤溪引进了2家旅游公司,开发生态(峡谷)运动乐园、七彩农场、野趣园等项目,积极打造全国旅游扶贫试点村品牌。2015年日游客量最高峰超2万人次,村民增加了山地农业、农家体验、餐馆住宿、旅游产品、劳务服务等多种类型的收入渠道。2014年全村农民平均有5170元收入来自于旅游相关产业,占人均纯收入44.3%。

  村书记杜家住表达了赤溪在新一年的“雄心”:要借助“扶贫第一村”和乡村生态旅游的名片,以旅游带动当地的种茶、养鱼等特色农业的发展,并扩大旅游服务和互联网平台的宣传,让更多的游客来赤溪,从单日旅游发展到多日旅游。

  “我们‘宁德模式’的优势,就是靠‘弱鸟先飞’的好传统、靠‘山海田经’的好思路、靠群众自发的好创新建立的。”宁德市农业局扶贫开发科科长夏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