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01.07.2015  13:52

  (宝鸡日报记者 甘泉) 有这样一个特殊群体,需要全社会关心帮扶。

  他们有的无法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有的从未听过悦耳的声音,有的不能行走,有的无法开口说话,有的有智力障碍……

  为了让这些残疾人共享同一片蓝天下的幸福生活,太白县精心组织实施康复救助、缩距工程、暖居工程、组织建设等工作,不断优化残疾人事业发展环境,全县2519名残疾人从中受益,切实感受到了县委、县政府以及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康复救助——枯木逢春发新芽

  康复救助是广大残疾人最直接、最迫切、最现实的需求。太白县将残疾人康复工作作为实施“涉残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落实政策,强力推进,扶助范围不断扩大,扶助力度与日俱增。

  

    太白县靖口镇凉水泉村二组 61岁的刘凤琴,患脑溢血后遗症,行动能力基本丧失。县残联了解到具体情况后,及时将其送到市阳光医院免费做康复治疗,先后治疗两次,历时 21天,现在刘凤琴不但能坐住,而且能下床走路。

  县残联通过多次协调,将患有白内障、偏瘫、精神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病的人群,不管是否残疾,全部纳入残联补助范围;在全县范围对患有恶性肿瘤、肝硬化、尿毒症、心脑血管等致残几率较高的患病残疾人,以及未办证事实残疾人员进行入户调查,积极衔接县医院,因人施治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对有康复可能但无钱治疗仅靠药物维持的患者,进行提前介入重点救治。去年以来,全县确定 6患者享受县残联的专项救助政策,使他们住院进一步接受康复治疗。

  县残联还为残疾人免费发放个性化辅助器具 310件(套),两次邀请省市精神病专家为本县 30余名贫困户精神残疾人进行义诊,免费发放价值 2.8万多元的药品,为 2名残疾人多方协调争取价值 24.6万元的贫困聋儿(人工耳蜗)康复救助项目,为 8名股骨头坏死患者申请了免费治疗项目,为 9名脑瘫、智残儿童及肢残儿童开展康复救助项目筛查,为 10名患者争取了康复服务进家庭救助项目……

  就业创业——人尽其才激活力

  

   “贫困人口生活本来就困难,如果再加上身患残疾,生活就是雪上加霜。那么,如何不断缩小残疾人与社会平均生活水平的差距,实现残疾人与全市人民共同奔小康的奋斗目标,这是我们每一名残联工作人员最大的梦想。”县残联理事长颉德虎如是说。 2014年 3月,市委组织部、市残疾人联合会等 7家市级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大力实施残疾人千户万人缩距奔小康工程的意见》,力争 2018年全市贫困残疾人实现脱贫, 2020年全市残疾人基本实现小康。

  县残联抢抓政策机遇,创造性地实施了“政策宣传到户、包抓帮扶到户、产业规划到户、技术服务到户、创业扶持到户”的工作法,基层党员干部与全县“缩距工程”扶持残疾人户结成对子,实施“一户一策、一人一方”的精准扶持办法。在去年扶持 60户的基础上,今年全县又筛选确定了 70户扶持对象。

  在鹦鸽镇,有一条街道上聚集了 9户残疾人个体工商户,被称为残疾人创业一条街。这 9户残疾人个体工商户,门前均挂着一个“太白县残疾人千户万人缩距奔小康工程”的小牌子,他们正是“缩距工程”的受益者。

  瓦窑坡村一组 39岁的贾海霞,肢体先天功能不全,在各级残联帮助下来到残疾人创业一条街办起一个服装店,但因规模太小,生意并没多少起色。去年,县残联实施“缩距工程”,给贾海霞补助 5000多元扩大店面,现在服装店已经是贾海霞一家最主要的经济来源。还有一户叫郭玉娥, 11岁的女儿患有脑瘫后遗症,家里因病返贫,日子过得极为艰难。也是在去年,郭玉娥拿到了县残联 5060元“缩距工程”扶助款,在这条街上开了一家水果蔬菜专卖店,现在一家 5口人的收入基本有了保障。

  变输血式为造血式帮扶,一直以来都是太白县残疾人工作的探索方向。为了提高残疾人的基本素质和技能水平,增强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信心和能力,该县根据残疾人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情况,积极开展残疾人创业指导、技能培训、现场招聘、政策咨询等。去年以来,通过省市县各类培训,全县累计培训城乡残疾人 209人。在创业培训的基础上,县残联还大力实施创业项目扶持,去年以来,确定陈林等 9名残疾人享受省残联扶贫自主创业项目资金,每人扶持 5000元,今年又筛选确定了 11名残疾人拟享受该政策。去年以来,县残联累计投入 30多万元,扶持 79名残疾人创业就业,为残疾人创业就业提供康复扶贫贴息贷款 20万元,并建立一个县级扶贫基地,辐射带动 46名残疾人脱贫致富。

  若非亲眼所见,记者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一个双目几近失明的残疾人,竟能自力更生办起盲人专业按摩店。他叫谭福林,今年 38岁,桃川镇杜家庄村一组农民。 2004年谭福林患视神经萎缩及白内障,致左眼失明、右眼视力 0.1,经鉴定为视力一级残疾,基本丧失劳动能力。迫于生计,谭福林在县残联帮助下,于 2010年到市残疾人培训中心学习按摩,一年后又到省残疾人培训中心学习强化。具备一技之长的谭福林,逐步走上了自力更生的道路,此后3年间,他先后在深圳、西安等地从事按摩工作,陆续取得中、高级按摩师资格证。今年 2月,谭福林回到家乡创业,县残联将其确定为2015年全民创业包抓扶持对象,帮助其在县城开起一间 30平方米的盲人专业按摩店,成为太白县残疾人创业的成功典型。目前,谭福林正在县残联帮助下,申请宝鸡市盲人按摩分店,为其配备 3000元 -5000元的设备,进一步扩大面积、增添设施大干一场。

   暖居工程—— 贴心帮扶解忧患

  

   走进桃川镇魁星楼村“三无户”暖居工程集中安置点,两排崭新的砖房让人眼前一亮,铝合金门窗,瓷砖贴面,炕灶齐全,基础设施全部到位,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这里的残疾人享大福了!”前来检查工作的市残联工作人员忍不住赞叹到。据介绍,这个安置点共安排了 10户“三无户”,其中有 3户是“三无”残疾人困难户。

  70多岁的宋玉秀,听力二级残疾,原先住在附近的山上,自家根本盖不起房。前不久,她一分钱没花就搬进了这套造价 8万元的新式砖房,心里乐开了花。和宋玉秀同样幸运的,还有 50多岁的单身汉叶六斤、 56岁的智力残疾人增广菊。“作为残疾人,我打心眼里感谢各级残联组织,党和政府就是我们的再生父母!”桃川镇残疾人专委刘俊杰激动地说。

  去年以来,解决困难户特别是“三无户”住房问题,是全市民生工程中的重中之重。太白县残联作为太白县“三无户”建房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仅用两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全县 72户残疾人“三无户”的住房问题。

  残疾人身体多有不便,县残联对残疾人户的道路交通、用水用电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向县委、县政府建言献策。县委、县政府对残疾人工作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制定了“三选三不选”的选址思路,即“挑选靠近公路、中心村、集中居住点的地方,不选远离人群、成本大、有隐患的地方”,最大限度地为残疾人生产生活提供便利。

  更加让人欣慰的是,市残联初期只给太白县下拨残疾人“三无户”建房指标 33户,但太白县提出要提前实现“三无户”的“安居梦”,尽早让残疾人住上“阳光新居”。为此,县残联积极与财政部门协商,提前落实了 14.4万元配套资金,太白县的积极性得到了市残联的大力支持,提前将 72户残疾人“三无户”建房补助资金全部下拨到位。至目前,全县 72户残疾人户“阳光新居”全部落成,且全部是高标准的“交钥匙工程”。

   组织建设—— 千人万事有人管

  

   “我们的工作之所以能到户到人,‘一竿子插到底’,缘于我们有健全的组织体系、优秀的干部队伍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县残联副理事长邢苏说。目前,太白县 7个镇全部成立了残联组织,配备了残联兼专职干部,各村均成立了残协,每个镇、社区、村还配备了残疾人专职委员,所有专委工资全部由县财政拨付。

  今年 49岁的刘存良左手有残缺,但他却是鹦鸽镇出了名的大能人, 2014年被评为宝鸡市残疾人创业标兵。早在年轻时,他就在县镇残联组织的鼓励和支持下,做起农产品贩卖生意,把当地大量核桃、板栗等山货源源不断发往江西、安徽等地。经过多年积累,他的“家底”越来越厚实,先后建起一个 50吨的冷库,现在又育了 90万株松树苗,闲暇时还带领几十号人在附近县区搞建筑工程。

  个人致富后,刘存良就考虑如何报答党和政府的恩情,如何帮助更多的残疾人摆脱生活的困扰。于是,他主动请缨,担任了鹦鸽镇残疾人专职委员。除了摸底调查、政策宣传、款物发放等正常工作外,刘存良还自掏腰包买了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办公设备,尽职尽责地为全镇残疾人代办各类事项。“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把国家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每一个残疾人身上!”刘存良说。

  今年 55岁的陈军让,虽说右腿残疾,但却身兼“双职”:咀头镇残疾人专职委员、塘口村党支部副书记。除去为残疾人申报低保、配置器具等日常工作外,陈军让还负责村里的县级蔬菜种植扶贫基地的管理工作。据了解,这个专门针对残疾人创业就业的千亩蔬菜种植扶贫基地,是附近 3个村 52户残疾人户的主要经济来源。

  厚德载物,自强不息;达者兼善,仁者爱人。太白县以大爱之心,在科学发展新跨越的征途上写下扶残助残的崭新篇章,并把这种大爱精神熔铸于发展之魂,使之发扬光大,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