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梅家庭:圣地巾帼的楷模,最美家庭的代表

25.12.2015  09:30

 

这是一个圣地延安普通的三口之家,是一个幸福恩爱之家,一个温馨和睦之家,更是一个励志之家、一个传递正能量之家。丈夫妻子均出生在教师家庭,他们从小受延安精神的影响,秉承父辈艰苦奋斗、积极进取、勤俭持家、诚信友善的家训,共同营造一个励志、和睦、温馨、友善之家。

爱好学习积极进取的励志之家。

学习一直就是家庭的良好家风,家里最大的房子被作为书房,他们家里藏书三千余册。因为爱学习,积极向上,家庭也因此成为一个文化之家,家人均无不良嗜好。男主人岳屹立对待工作一丝不苟,认真奉献,桃李芬芳,在学术研究上硕果累累。在工作八年,31岁时便破格晋升副教授,成为当时陕西省医疗系统最年轻的副教授。工作之余他不忘培养年轻时对书画篆刻的爱好,现兼任延安书画院篆刻研究院副院长,陕西终南水墨画研究院秘书长。妻子李红梅在而立之年,勤奋努力考取博士,毕业后毅然回到延安为老区人民服务,成为了回到延大附院工作的第一位博士,也是延安市卫生系统的第一位博士。现为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教研室主任,产科主任。在从医28年的生涯中,接生婴儿余万名,给予无数危难病人生命的希望。她先后被评为延安市首届优秀科技工作者,延安市三八红旗手,延安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延安市第一批“225”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延安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陕西省巾帼岗位建功标兵,陕西省三八红旗手等光荣称号。2013年12月4日中国妇女报以《无愧生命的托付》进行专题报道,2013年12月5日,全国妇联办公厅以《接生万余婴儿,树起一座丰碑——记扎根陕北27年的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产科主任李红梅博士》为题,用《女报内参》的形式向中省主要领导呈送了李红梅的事迹。随后陕西省委赵正永书记、延安市委姚引良书记做了批示,延安市委、陕西省妇联和陕西省卫计委分别作出表彰及学习决定。在爸爸妈妈言传身教的影响下,女儿岳乔从小就很懂事,自立自强,乐观向上。在搞好学习的同时,从小学、高中及大学分别担任班长、团支书及学生会主席等职务。她的兴趣爱好也很广泛,除了钢琴达到十级水平,古筝、舞蹈、设计也信手拈来。她曾经在高中时获得很多次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等荣誉,自己设计的学校艺术节的徽标得了一等奖。在高考时,以优异的成绩被中山大学录取,大二时被评为中山大学优秀学生。她现在是澳大利亚八大名校之一的昆士兰大学的大四学生,并以雅思8.0的高分考取全英国排名第三的伦敦政经学院研究生。

相互关爱孝敬老人的和睦之家。

家是爱的聚合体,家是感情的港湾,家是成长的摇篮,家是灵魂的栖息地,家是精神的乐园。拥有它,平凡如柴米油盐酱醋茶,但也能奏出一首爱的锅碗瓢盆交响曲。一家人在学业上、工作上奋斗的同时,不忘经营好幸福之家。夫妻二人自1988年结婚以来,男主人怜爱妻子,女主人尊重丈夫,夫妻俩从来没有动手打过架,吵架的机会也是难得一遇。即使在不少家庭中的为孩子教育争吵的现象,在这个家庭也几乎没有发生过。夫妻之间理解、信任、尊重、欣赏、宽容,谦让,使和睦关爱成为了这个家庭关系的主流。有问题共同解决,沟通交流,相互倾听,有难处互相倾诉,相互鼓励,相互扶持,一路同甘共苦,云淡风轻,笑对尘世。而这一切,正是因为这个家有一个幸福的粘合剂,一个自立自强、尊老爱幼、相夫教子、敬业持家、友善助邻的主心骨,一个慈母孝女贤妻的女主人李红梅。

尊敬老人的孝女:虽然和公婆与父母不住在一起,但四位老人的心却与这个家庭在一起。只要一有空他们就去陪伴公公婆婆或爸爸妈妈,帮他们洗衣做饭、聊聊家常。每年都要定期的陪着老人检查身体,细心地关注老人的健康状况。几位老人身体有慢性病,他们就“承包了”为老人买药的工作。特别是婆婆,患糖尿病20余年,注射用的胰岛素一直是是女主人购买。2002年,公公因突发心脏病住院,婆婆因糖尿病复发也同时住院,每天给老人送饭,洗碗,买药,陪做检查,办理各种手续等等,从这个病区跑到另一个病区,来回穿梭,伺候老人,连续20多天,没有一句怨言。她总是第一个记着每位老人的生日的儿女,并送上精美礼物,如有时间,总会陪老人一起庆贺。老人们从里到外的衣物大多都是她给置办;婆婆脚关节有风湿病,她就给婆婆买了能保暖关节的棉拖鞋。婆婆见邻里们就说,她的媳妇比女儿还孝顺。对娘家父母也一样,连续十多年,每到冬天,就将家住县城、没有室内供暖的老人接来住在一起,陪他们上街购物、检查身体,母亲见人就说,女儿女婿比儿子都孝道。

科学教子的慈母:从女儿三岁起,就给孩子讲道理,正面教育,培养她坚韧吃苦、独立自强、乐观向上、充满爱心的品格。女儿摔倒了,鼓励自己爬起,笑一笑,拍拍身上泥土;女儿受委屈了,不是替女儿讨公道,而是鼓励她自己解决;女儿上小学,她坚持几年骑自行车接送并陪同女儿学奥数,练钢琴;考大学前夕,正是她刚刚做完胆囊切除术后恢复期,她不顾自己虚弱的身体,坚持亲自为女儿做饭,陪女儿调整心情,使女儿以最佳状态参加高考并取得优异成绩。女儿大学每次放假回家,都要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买些小礼物,第一时间去看望的一定是爷爷奶奶。而且在假期总要叫她去医院、到社区做义工,锻炼意志,培养爱心。在父母的影响下,女儿成为一个乐观积极、充满爱心,温暖善良的孩子。

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的温馨之家。

没有对男人的仰视,没有对女人的欣赏,爱情将无从发生。八十年代末,没有像其他同事一样家有电视冰箱双缸洗衣机,也没有当时流行的席梦思床,他们就将两张单人床拼在一起结了婚,过着清贫的日子,倒也相互温暖,以沫相濡,更加激发了他们对事业、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彼此相扶可以经得起一切灾难的袭击。当他们结婚不久,一场大火烧掉全部家产时,他们没有被压倒,而是在整理一下衣物后,继续踏上北去求学之路。2004年,妻子遭遇车祸,腰椎手术后卧床不起,在床上躺了4月余,丈夫不离不弃,端水送饭、在床上处理大小便,直至妻子康复。丈夫喜欢书画篆刻,妻子每次出差都不嫌麻烦买一大堆石头,毛笔之类。妻子喜欢音乐、运动、购物,丈夫也总是全力鼓励支持。特别是对妻子工作的特殊性,丈夫更是体谅、、理解、支持。2014年正月初的一个凌晨4点,延安市妇幼保健院因一个重危病人叫妻子去会诊手术,因刚刚下过雪,凌晨的天又黑又冷,路又滑,既担心妻子的安全又怕延误病人治疗,丈夫就亲自开车送妻子去会诊,直至等到手术做完。当他们努力奋斗,过上好日子的时候,想着幸福来之不易,加倍珍惜。平时夫妻双方都工作很忙,尤其产科主任的她,更是难得有时间陪家人,但一有时间,她便和丈夫一起收拾家务,并亲自为家人包饺子、蒸包子、炸油糕,做一些地方特色饭,尽量让一家人享受天伦之乐。有时候一家人抽点时间一起去旅游,在享受大自然美色的同时,更是享受了家人在一起放松的温馨。

热心公益,帮助邻里的友善之家。

爱如果只停留在一家人之间,那么这种爱是小爱;把这种爱,这份情延伸到亲朋邻里以及陌生人身上,成就了一种大爱。他们一家是出了名的热心肠,一直乐于关心帮助邻里。而且因为职业及特长的关系,对周围亲戚朋友,只要大家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夫妻二人一定二话不说,尽可能地给予帮助,不是帮人看病就是帮助设计装修房子,业余时间基本上都是在帮助他人中度过。两人的谦和热心一被提起,人们总爱伸出大拇指:这一家没得说。他们热心公益事业,对社会上的贫困家庭能够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汶川地震,延安水灾,每次捐款都冲锋在前。他们十分重视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学习习惯的培养。对乞讨的老人或弱者、残疾或小孩,经常会让女儿拿些零钱给他们,教育孩子对社会弱势群体要有爱心。一家人经常参加大街上举办的各种募捐活动。女儿小学时,一次上街,天很热,但她省下了买雪糕的钱,送给了街头拉二胡挣学费的小姐姐;上初中时,一家人参加了小区里一个患白血病的小朋友的募捐活动,女儿不但在超市门前弹钢琴演出,而且心甘情愿地把她的压岁钱捐了出去,极大地培养了孩子的爱心。在上高中时,每次学校组织到对口支援的贫困县中学,女儿总是作为学校学生会的干部积极参加,不仅在他们来到自己班级的时帮助他们;还一起去他们的学校和家里,和他们保持联系;并且每次都要自己买些学用具,还要让妈妈准备一些衣物带给困难的同学。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在尽己微薄之力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一家人也收获了许多温暖快乐。既然选择远方,就要风雨兼程,虽然学习工作一路上也不尽是一帆风顺,但是他们明白,只要心中有希望存在,就有幸福存在。只要一家人的心紧紧连在一起,那么爱的力量将会支持他们一起,幸福的走向前方。